2023-12-18

M42至K卡口的微距老鏡「路選」列表

在 M42 通用螺口鏡的年代,已有不少微距名鏡,這些鏡頭焦段由小廣角至中長焦都有,至少能達到1比2的放大率,不少定焦及變焦鏡都有良好的微距成像,誠如大陸網友所說「微距無弱旅」,作為微距鏡有方便的近距離對焦能力、足夠的放大率及良好銳利的成像,以下為「路西法挑選的」部份M42至K卡口微距鏡列表,大概是以我聽聞過、使用過及感興趣的隨選記錄,僅先選列手動定焦鏡。有關其他微距設備請參考M42至K卡口時代的微距設備概述

M42歐系鏡頭

  • Enna München Macro-Ennalyt 28/3.5 MC
  •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MC 35/2.4,據稱有1:2的放大率

  • Enna München Macro-Ennalyt / Revuenon 35/2.8 MC

  • A. Schacht Ulm M-Travenar R 50/2.8

  •  A. Schacht Ulm Edixa-M-Travenar-A 50/2.8


M42日系鏡頭
  • Sigma Mini Wide Macro 28/2.8
  • Auto Chinon MCM 55/1.7 Macro,1:1 

  • Asahi Macro Takumar 50/4,1:1

  • Asahi Super / S-M-C Macro Takumar 50/4,1:2

  • Sigma Macro Multi-Coated 50/2.8,1:1

  • Fuji EBC Fujinon Macro 55/3.5,1:2,使用專屬接寫環可達 1:1

  • Mamiya Sekor / Rikenon / Yashinon Tomioka Macro 60/2.8,1:1

  • Asahi S-M-C Macro Takumar 100/4 ,1:2

  • Asahi Bellows-Takumar 100/4

  • Asahi S-M-C Bellows Takumar 100/4,需配合蛇腹皮腔使用


M42俄系鏡頭
  • Industar-61L/Z 50/2.8,1:2

  • LZOS MC Volna-9 50/2.8,1:2

  • MC Rubinar 300/4.5 Macro

  • MC Rubinar 500/5.6 Macro

  • MC Rubinar 500/8 Macro

  • MC Rubinar 1000/10 Macro


M42他廠鏡頭
  • MC Macro-Revuenon 24/4,ENNA MUENCHEN

  • Miranda 28/2.8 MC Macro

  • Macro Revuenon 35mm F3.5

  • PORST Color Reflex MC 50/1.7  Macro F

  • Soligor C/D Macro 100mm/2.8,1:2,使用專屬接寫環可達 1:1


M42的Asahi Macro Takumar 50/4及加倍鏡與接寫環


K卡口原廠及日系鏡頭

  • Cosina MC MACRO 24/2.8,可能有同規格不同廠牌鏡頭存在
  • Cosina MC MACRO 28/2.8,可能有同規格不同廠牌鏡頭存在
  • Chinon MC MACRO 28/2.8,可能有同規格不同廠牌鏡頭存在
  • SMC Pentax 50/4 Macro,1:2
  • SMC Pentax 100/4 Bellows
  • SMC Pentax 100/4 Macro,1:2
  • SMC Pentax-M 50/4 Macro,1:2
  • SMC Pentax-M 100/4 Macro,1:2
  • SMC Pentax-A 50/2.8 Macro,1:2
  • SMC Pentax-A 100/4 Macro,1:2
  • SMC Pentax-A 100/2.8 Macro,1:1,Pentax第一支達2.8且1:1放大的百微。
  • SMC Pentax-A* 200/4 Macro ED,星鏡二百微,1:1的長焦微距散景神鏡。
  • Tokina AT-X Macro 90/2.5,1:2,有專屬延伸鏡可達1:1,有K及KA卡口版本。
  • Tamron SP 90/2.5 Macro,1:2,有專屬的延伸桶可達1:1,Adaptall接口,有K及KA卡口版本。

  • Voigtlander Macro APO-Lanthar SL 125/2.5 (Cosina),1:1


K卡口他廠鏡頭
  • Komine 製 / Vivitar / Elicar V-HQ / Panagor PMC / Sears / Soligor / Quantaray / Rokunar
    55/2.8 MC Macro ,1:1,景深尺表在對焦環前,倍率尺表在對焦環後。

  • Komine 製 / Vivitar / Spiratone / Soligor / Rokunar / Elicar Super V-HQ / Panagor(f/3) Macro 90/2.8 /2.5 /3,1:1,景深尺表在對焦環前,倍率尺表在對焦環後,有K/KA/M42接口版本。

  • Tokina 製 / Vivitar Series 1 VMC Macro 90mm f/2.5,1:2,使用專屬加倍鏡可達 1:1,倍率尺表在對焦環前。

  • Kiron 製 / Krion / Rikenon P / Lester A. Dine / Rolleinar Macro 105/2.8  Vivitar Series 1 Macro 105/2.5或100/2.8 /,1:1,景深及倍率尺表都在對焦環後,有K/KA/M42接口版本。


2023-12-05

Tamron Adaptall 鏡頭在 Pentax K1的使用

Tamron Adaptall鏡頭是由騰龍開發的通用可換接口鏡頭系統,約1973年開始Adaptall接口,至1979推出改進版的Adaptall-2,一直發展至1996年為止,全系列大多為手動定焦鏡及變焦鏡。

本文討論有關Adaptall鏡頭接上Pentax數位K1機身的使用情形為主,可使用的接口有三種如下:

1、P/U M42,型號01C,相容於所有M42機身,附自動縮光圈頂針,應使用壓頂針的M42-PK直接縮光圈較方便,在 Pentax K1 上視同M42鏡頭,手動縮光圈,以光圈優光自動測光模式操作,有合焦指示;也因為M42的通用性,可轉接到大部份的各廠牌數位機身。

2、P/K,型號02C,適用於所有K接環機身,相容性如同 K、M 手動鏡,手動縮光圈後需按小綠鈕才會實際縮光圈測光,在數位機身上不能顯示光圈值,可惜操作上較為繁複。1979年之前的舊Tamron鏡身上可能有A/M開關,則可以切手動直接縮光圈。

 3、P/KA,型號63C,接環帶有電子接點,有光圈控制機構得以傳遞光圈值給機身,也可鎖定鏡頭在AE模式,由機身控制及顯示光圈大小,如同 Pentax 自家的 A 系列鏡之後的操作方式,除了手動對焦外,是上鏡頭速度及自動化便利性最高的選擇。

4、P/ES M42,型號16C,此轉接環無法在 K1 上使用,因為配合旭光學可全開光圈測光的M42機身(SP-F、ES、ESⅡ),此接環外圈有光圈值偶合桿的連動齒輪,在接上 K1 時,會被K卡口上方的斜面干涉而無法轉入,其他不影響的底片或數位機身的則可視同M42鏡頭般使用。

2023-11-30

Pentax K1 無法正常安裝或使用的M42鏡頭與週邊

Pentax K1 作為賓得第一代135片幅數位機身,其機身規畫、佈局、外觀等都非常優良,用來接上現代鏡頭都能配合良好,但以我將 K1 視為 M42 專用機的使用過程中,遇到一些無法正常安裝或使用的鏡頭與週邊,部份原因是 K1 那精美突出的五稜鏡大額頭或是轉接環問題,在此列出記錄及目前解決方案。

一、無法正常安裝或使用的鏡頭

1、Super Takumar-Zoom 1:4.5 / 70-150mm,旭光學的第一支長變焦,附有小巧的腳架環,但無法在鬆開時沿著鏡頭旋轉,會被 M/A 切換開關擋住,造成腳架環會影響鏡頭安裝及卸除,接上 K1 時,千萬要把腳架環先拿下來,否則可能接得上鏡頭卻拿不下來,或者換用 Takumar 300mm 高一些的腳架環,就能正常使用,可復原。

此鏡有短腿的腳架環

2、MC Rubinar 500mm/f5.6 Macro,此鏡的 M42 接環緊靠著巨大的鏡尾,完全無法接上 K1 使用,除非加上兩倍鏡或接寫環,我目前是接上一段接寫環,再調整鏡頭無限遠來因應,可復原。

碩大的鏡尾若沒加一段接寫環將無法接上機身

3、Sears 55mm f/1.4,此鏡是富岡代工的 M42 標準鏡,僅因較大的 M/A 切換開關會在旋入鏡頭時干涉到 K1 鏡頭接口的上部斜面,需磨除一部份塑膠製的 M/A 切換開關,不可復原。

4、Helios 40 85mm f/1.5 初代銀鏡,鏡身附有一小腳架座,需拆除才可接上 K1,否則拆裝鏡頭會干涉到 K1 鏡頭接口的上部斜面,可復原。

5、MC Helios 40-2 85mm f/1.5二代黑鏡附腳架座版,因鏡尾有一圈腳架座固定環太大,會干涉到 K1 鏡頭接口的上部斜面,必須拆除此固定環,可復原。國外有人直接磨掉一部份固定環亦可,不可復原。

6、M37 Takumar,雖然有 M37 轉 M42 轉接環,但目前只買得到非原廠轉接環,可能會造成鏡後距問題,使得無限遠無法合焦,需調整轉接環高度來因應,可復原,這類鏡頭與機身可正常安裝,也沒有干涉問題,只因鏡尾的接環鏡座太小了,使用上需要調整配合,還有接環漏光問題要注意。

7、EBC Fujinon 鏡頭,因為鏡尾的測光連動外爪,需磨除才能在大部份的數位機身上正常使用,不可復原,這類鏡頭與機身可正常安裝,磨除後就沒有干涉問題。 

已磨除連動外爪的三顆EBC Fujinon

8、Petri Orikkor 1:2 f=50mm,這顆特別的鏡頭很小巧,手動光圈環在鏡尾處,但接環前又有一圈類似預設光圈的快速縮光圈無段控制環,且有兩個銀色小凸鈕會跟 K1 卡口處的對焦馬達連桿和鏡頭固定梢干涉,造成光圈設定的困擾,只能按往機身的鏡頭卸除鈕才能調整光圈,之前沒有想到解決方式,後來將兩個銀色小凸鈕拆除,改由其他沉頭小螺絲代替即可。

照片中鏡身左邊有一個銀色小凸鈕很干擾

9、Auto Takumar 55mm/1.8,光圈值逆序的這顆鏡頭,造型與Super Takumar 55mm /1.8一樣,在使用Rayqual這類預壓頂針的轉接環時,不容易轉到最大光圈,可能是光圈和頂針聯動機構的關係,若使用原廠M42轉接環則正常,下一代的Super Takumar 55mm /1.8則沒有這樣的困擾。同理有時M42接寫環或加倍鏡也會遇到這類頂針問題,一律使用原廠M42轉接環即可。

造型與眾不同的兩顆兄第鏡

10、Tamron Adaptall 鏡頭,若使用 P/ES M42 轉接環,因為有一組齒輪突出(光圈值傳遞用),將無法接上 K1 ,必需使用其他 P/U M42 、P/K 或 P/KA 轉接環才行。 

其他只要是鏡尾較大的鏡頭可能都在 K1 上產生安裝干涉問題,而鏡尾太小的則可能有無限遠問題。

二、無法正常安裝或使用的週邊

1、M42 微距蛇腹,K1 的額頭可能卡到鏡座或其他機構,需加上接寫環才能正確接上。 

接環的固定螺絲會影響無法接上機身,需加上接寫環。

#Takumar M37 轉接 M42 的筆記

#Takumar M37 轉 M42、Soviet M39 轉 M42、Rubinar反射鏡 的無限遠調整

 

2023-11-03

Ford Focus Wagon X 2023 規格表

Ford Focus Wagon EcoBoost®182 X 2023 旅行車規格表

三年不限里程品質保固

車長/寬/高/軸距 (mm):4,672x1,825x1,501x2,700

底盤代號:C2平整化底盤 

車身型式:轎式旅行車5門5人座

車輛辨識碼:壓印在前座椅前側的右側地板上

車色:新世紀銀 ( CS ) New Century Silver

車重 (kg):1,380

行李廂空間 (L):5 座模式 635L / 2 座模式 1,653L

平均耗能 (km/L):16.5

牌照稅:7120元

燃料稅:4800元

引擎型式:1.5L 直列三缸 EcoBoost®渦輪增壓汽油引擎、DOHC雙凸輪軸12氣門、Auto-Start-Stop 引擎自動啟閉系統、VDE 汽缸間歇技術、曲軸偏置技術

引擎機油:5L SAE 5W-20  半合成

冷卻液:6.5L

排氣量 (c.c.):1,497 

缸徑x衝程 (mm):84.0x90.0 mm

壓縮比:11.0±0.5:1

最大馬力 (ps/rpm):182/6,000

最大扭力 (kg-m/rpm):24.5/1,600~4,500

燃油供給系統:雙噴油系統 (PFI歧管噴射+GDI缸內直噴)

進/排氣系統:渦輪增壓 + 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

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標準/節能/運動

能源效率等級:3級

油箱容量 (L):52

冷媒:0.53Kg、R-134A,冷凍油100 cm³

自動變速箱油容量:8L

轉向系統:EPAS 電子式動力輔助轉向系統

最小迴轉半徑:5.49m

驅動型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SelectShift™八速自排、E-Shifter 電子式旋鈕排檔系統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EBB電子式煞車增壓輔助系統、前後加大碟盤(308mm / 302mm)

前懸吊系統:麥花臣式獨立懸吊

後懸吊系統:後獨立式多連桿懸吊 (含副車架與防傾桿)

輪胎尺寸:205/60 R16 正常負載 2.3Bar 約33PSI

今日至中油加油站可設定的自助打氣機,測試四輪打冷胎壓36psi,車上胎壓偵測顯示四輪38psi。

鋁圈規格:中心孔距:63.4 mm、PCD:5x108 (5x4.25)、輪轂緊固件:輪轂螺母、擰緊扭矩:135 Nm、輪轂螺栓尺寸:M12 x 1.5、6.5Jx16 ET47.5~ET50、38PSI內

Co-Pilot360:IACC 智慧型定速巡航調節系統、ACC Stop & Go 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附低速跟車)、LCA車道導正輔助系統、ISA 智慧型速限輔助系統、TSR 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系統、PCA 前向碰撞預警系統 、AEB 全速域輔助煞停系統(附車輛、行人、自行車偵測)、IA 十字路口輔助煞停系統、DI 前向距離偵測系統、DA 車距警示系統、BSA 視覺盲點偵測與輔助系統、LDW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LKA 車道偏移輔助系統、ESA 閃避轉向輔助系統、駕駛疲勞輔助系統、CTA 倒車警示與車側來車輔助煞停系統、雙模式倒車顯影輔助系統(含一般、放大縮小、停車動態指示線,加裝環景後鏡頭被取代)、全方位低速碰撞警示系統、蜂鳴式前/後四眼倒車雷達

安全科技:ETS 主動式車身動態強化系統、ESP 電子式車身動態穩定系統、TCS 循跡控制防滑系統、TVC 扭力分配控制系統、ABS 防鎖死煞車控制系統、BOS 煞車優先系統、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EBA 煞車力道輔助系統、HLA 斜坡起步輔助系統、Follow Me Home大燈安全照明功能、雙前座、雙前座車側、側邊簾幕式等共6 具SRS 輔助氣囊、Global Open 一觸式電動防夾四門車窗、前後座預緊安全帶、33% 高強度硼鋼車體結構(1300MPa)、ACCRA® 一體成型超高強度A 柱硼鋼(1300MPa)、滾壓成型高強度鋼樑門檻結構(1300MPa)、四門防撞斜列超高強度硼鋼(1300MPa)、一體成型液壓防撞支撐桿、7000 系航空級高密度鋁擠型前防撞樑、自動斷油安全塑鋼油箱、PIB 二次碰撞預煞輔助系統、緊急煞車警示

外觀配置:橫柵式大型水箱護、運動車頂行李架、鯊魚鰭式天線、LED日行燈(下弦之型)、燻黑設計LED頭燈、光感應自動啟閉頭燈、燻黑設計尾燈、LED高亮度第三煞車燈、前擋隔音夾層玻璃、電動收折/調整後視鏡(附迎賓燈)、車側後視鏡轉向指示燈、後窗除霧線、後窗間歇式雨刷、雨滴感應式前檔自動雨刷

座艙配置:旗艦型三幅式方向盤(附四向調整)、Keyless 車門啟閉系統、FORD POWER引擎啟動鍵、MyKey™智慧型鑰匙式系統、方向盤控制鍵 (附行車電腦/駕駛輔助/音量)、EPB 按鍵式電子手煞車、Auto-Hold智慧型煞車鎖定系統、前座中央扶手附置物箱、自動防眩車內後視鏡、前座遮陽板(附化妝鏡/化妝燈)、前座頂置眼鏡收納盒、前後座 Type A+C 充電座/前座 12V 取電孔、雙區電子式恆溫空調系統(附活性碳車內粉塵過濾器)、SYNC®3娛樂通訊整合系統(內建中文聲控系統、藍牙連接)、緊急救援通訊系統(SYNC®連接服務)、8吋懸浮式全彩 LCD 觸控螢幕、4.2吋液晶智慧多功能儀錶板、TPMS 圖像式胎壓偵測警示系統、支援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系統、環艙劇院揚聲器 6 支(前置 : 高音*2/中低音*2 ;中置 : 中低音*2)、駕駛座 6 向手動座椅、前排座椅後方地圖袋、後座 6/4 分離功能、ISOFIX 後座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可對應 i-Size 安全座椅)、後座高度可調頭枕(含中央頭枕)、行李廂隱私擋板(附伸縮遮陽簾)、行李廂空間管理系統(底板垂直固定)、行李廂側邊網袋與雙隱藏式掛環、後座一鍵傾倒裝置、行李廂12V 取電孔

182 X 的尾燈、煞車燈及後轉向燈應該都是鹵素燈

T系列扁型燈座汽機車用小燈泡有 T5、T8、T10、T13、T15、T20、T25

圓桶型帶凸點單芯燈座:
PY21W(歐規斜角凸點150° 21W)=1156斜角=BAU15S
P21W(平角凸點180° 21W)=1156平角=BA15S

以上資料來源:車主手冊、型錄及網路資料

 

2023-10-25

Pentax K1 + Trioplan 100mm 整理後的測試照

Trioplan 100mm入手後一直覺得成像有些鬆軟,便抽空拆開檢查,果然發現鬆動的後鏡片,應該是少了一組外螺紋的壓圈,使得鏡片無法正確地被固定好,可能某位前手已設法固定,但久了仍是鬆脫,我只好想辦法先將鏡片固定後組回。
 

今日終於趁中午外出用餐試拍幾張,畫質看來終於正常了。
 
這張應該有光圈全開,合焦區算是清楚,散景自然前後化開。

光圈大約縮到F4,景深加大,不再有之前成像不良的部份。

中央的畫質還可以,邊緣則是三片Cooke Triplet稍軟的樣子。

今日測試以K1轉接,一樣感覺合焦感測器會有傾向稍稍焦點前移,所幸我的裂像屏在目前的調整下,合焦尚可信賴。
 
 

2023-10-22

Staresso Basic SP-200 筆記

以下是目前手壓咖啡組合,栗子C3和Staresso Basic SP-200(應該是2022前的第三代吧),可供工作時簡單產出一杯拿鐵咖啡。


感覺適合中深焙咖啡豆,可細粉稍填壓10克內,雖然只是接近義式機的手壓設備,不過成果味甘脂濃,香氣持久,加上冷熱牛奶都好喝。

用過深焙豆苦味較重,氣味濃烈,以冰粹方式則口感適中,或將粉磨粗,加速粹取等方式處理。

目前測試感覺,連續快速手壓咖啡較有果酸味,緩慢稍停手壓則是甘苦味。

C3可支援Espresso的刻度,我通常選8。

原廠塑膠粉濾改以金屬網濾取代,免用黑色膠圈,持壓底座則不變。
 
找到合適的不銹鋼濾網替代原廠的粉濾。

帶有咖啡脂 Crema,可加熱水成美式,或加牛奶做拿鐵。

攪拌棒產出的奶泡較粗,我也不會拉花,都是直接奶蓋。

有時直接將咖啡壓入牛奶中,做成Dirty Coffee也很美。

自2022/04月起使用Staresso Basic SP-200,國內代理似乎沒有進SP-200,但我較喜歡此款的大小及設計,使用上算是簡便,清潔也是全機可洗,使用至今很是滿意。


2023-10-15

K1 裂像屏調整筆記

在之前的改裝文章中-PENTAX K1 split-image focusing screen 改裝裂像對焦屏
發現幾乎無法正確得知PENTAX K1對焦屏的位置規格,只能透過游標卡尺的測量回推,而卡尺測量存在誤差,像是K1的原廠屏帶有一圈外框,實際對焦屏較薄,光這框的高差實在太小了,怕將對焦屏刮花,只能量個大概,可參考下圖所示:

黃色代表原廠銅框,藍色為原廠對焦屏,下方有帶框,高度非常小,非常難以量出高度,而紅色箭頭的位置是對焦屏應該所處的高低位置,會影響到合焦的正確與否。

綠色為取代用的裂像屏,我選用的比原廠稍厚,所以得拿掉原廠銅框,選用較薄的(紫紅色表示)膠框替代, 目的就是為了讓對焦屏的位置回到原廠的高低位置。

目前這樣調整後,大部份的鏡頭可以順利在裂像合焦同時,合焦指示也亮燈,而且成像合焦無誤,但有時仍有裂像不準、合焦燈不亮、焦點前後移的情形,沒有實際機身規格細節的正確數據造成影響,而且原廠也沒有發售專用的裂像屏,次要原因我認為可能與機身韌體版本、合焦演算及合焦感測器的寬容度有關。

以合焦感測器中間測焦點為例,感測能力標稱最大光圈值2.8合焦,實用感覺最大可用光圈約可到1.4也值得信賴,大於1.4或小於5.6才可能合焦有誤,感覺上使用大光圈或手動鏡有時會有誤判造成焦點前後移的情形,但大部份的情形我都不進行機身減值調焦,而且接手動鏡時好像合焦感測器有固定傾向,就算機身減值調焦了,拍起來仍是焦點前移。

若是比較新的鏡頭、自動對焦鏡或有電子接點的手動鏡,基本上遵照合焦感測器的合焦指示亮燈,則成像大部份是合焦無誤的,此時裂像屏可能會有一些誤差顯示焦點前移,但成像倒是合焦無誤,就算最大光圈也在合焦範圍內。

而使用更老的手動鏡時,目前看來可能是我的墊片仍稍厚一點點或者跟本就是前述合焦感測器的誤差傾向所致,若是照合焦指示按快門,成像可能還是稍有一些焦點前移,但手動鏡目前也許照裂像屏合焦時按快門,成像較為合焦正確,所以目前就先這樣使用,暫不考慮減少一些墊片厚度。

有些老鏡頭的無限遠不正確,目前多半是鏡頭需要調整,應該跟裂像屏無關。

 


一些推薦的M42鏡頭,主要是我沒有玩過的。

以下這些M42鏡頭,有些非常少見,大部份也是我不曾玩過而深感興趣的,不過高價名鏡看看就好,預算有限就紙上談兵吧,做個列表記錄一下,好多年前我就打好這些鏡頭名稱了,可能沒想到該說些什麼,就一直放在草稿,甚至我已經入手其中一支鏡頭,就決定將文章刊出好了,網路上也可找到不少相關鏡頭資訊,未來有看到有趣的、買不起的再加入列表,此外有些微距鏡則另行列表
  • EBC Fujinon F 16mm f2.8
  • Auto Rikenon 17mm f4
  • EBC Fujinon-SW 19mm f3.5
  • Mir-47 20mm f2.5
  • Vivitar 24mm f2 MC / Kino 24mm f2 MC
  • Revuenon 24mm f4 / Enna Ennalyt 24mm f4
  • Voigtlander 25mm f2.8 Color-Skoparex Rollei / Carl Zeiss Distagon 25mm f2.8 Rollei / Carl Zeiss T*Distagon 25mm f2.8 ZS
  •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25mm f4
  • Vivitar Series 1 VMC Auto Wide Angle 28mm f/1.9
  • Carl Zeiss Jena DDR MC 50mm F4 P6
  • Carl Zeiss Jena, Biometar 120mm f2.8 P6 
  • W Komura 24mm f3.5
  • Vivitar Auto Wide-Angle 35mm f/1.9
  • Carl Zeiss T*Distagon 35mm f2 ZS
  • Voigtlander Color-Skoparex 35mm f2.8 Rollei
  • Granada 35mm f2.8
  • Carl Zeiss Planar T*50mm f1.4 ZS
  • Ernst Abbe Jena T 50mm f2.8 
  • Zenitar M2s 50mm f2
  • Meyer-Optik Görlitz Primoplan 75mm f1.9
  • Voigtlaender 85mm f2.8 Color-Dynarex / Sonnar 85mm f2.8 Rollei
  • Vivitar Series 1 VMC Macro 90mm f/2.5-22
  • Komura 135mm f2.8
  • Jupiter-11 135mm f4
  • Carl Zeiss Jena Sonnar 200mm f2.8
  • MC Rubinar 300mm f4.5 
  • Carl Zeiss Jena Vario Pancolar 35~70mm f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