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常見攝影器材品牌資料

整理網路上找到的攝影器材相關品牌的名單:

中文名稱有些是大陸地區的說法,內容偶而更新,有些品牌我也不熟,產品類型可能有誤差。

英文名稱中文名稱產品類型產地
Agfa愛克發底片/相機 德國
Alpa阿爾帕相機/鏡頭瑞士
Arca Swiss
大畫幅相機/雲台瑞士
Argus
相機美國
Arsat阿薩特鏡頭蘇聯/烏克蘭
Angenieux愛展能
鏡頭法國
Asahiflex
相機/鏡頭日本(旭光學)
B+W
濾鏡德國(Schneider)
Bronica勃朗尼卡/碧浪之家中畫幅相機/鏡頭日本
Canon佳能相機/鏡頭日本
Carl Zeiss卡爾 蔡司相機/鏡頭德國
Cooke庫克鏡頭英國
Casio卡西歐相機日本
Chinon啟能相機/鏡頭日本
Cokin高堅濾鏡法國
Contax康太克斯/康太時相機/鏡頭德國/日本
Contarex康太瑞克斯相機德國
Cosina確善能相機/鏡頭日本
Dallmeyer刀梅/達邁耶鏡頭英國德裔
Diana
相機
Eastman Kodak伊士曼 柯達底片/相機美國
Edixa
相機德國
Exakta埃克塞塔相機德國
Enna恩娜鏡頭德國
FED
相機蘇聯/俄羅斯
Fujifilm富士底片/相機/鏡頭日本
Fujinon富士龍鏡頭日本
Gitzo
雲台腳架法國
Gossen高森測光表德國
Hasselblad哈蘇相機瑞典
Hexanon
鏡頭日本
Helios荷里奧斯鏡頭蘇聯/俄羅斯(KMZ)
Hoya保谷濾鏡/玻璃日本
Ilford
底片英國
Industar茵度斯塔爾鏡頭 蘇聯/俄羅斯(LZOS)
Jupiter邱比塔爾鏡頭蘇聯/俄羅斯
Kinoptik堅無敵
鏡頭法國
kilfitt基爾菲特
鏡頭德國
Kaleinar卡列伊納爾鏡頭蘇聯/烏克蘭(Arsenal)
Kenko肯高濾鏡/相機日本
Kiev基輔相機蘇聯/烏克蘭(Arsenal)
Kodak柯達底片/相機美國
Konica柯尼卡底片/相機日本
Konica Minolta柯尼卡 美樂達底片/相機日本
Kyocera京瓷相機/鏡頭日本
Kowa柯瓦相機日本
Leica萊卡相機/鏡頭德國
Leicaflex萊卡福勒克斯相機德國
Linhof林好夫相機德國
LOMO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廠相機蘇聯/俄羅斯
Lucky樂凱底片中國
Meyer梅耶鏡頭德國
Mamiya瑪米亞相機/鏡頭日本
Manfrotto曼富圖雲台腳架義大利
Minolta美能達相機/鏡頭日本
Minox美樂時相機德國
Mir和平/米爾鏡頭 蘇聯/俄羅斯(KMZ)
Miranda米蘭達相機日本
Nikon尼康相機/鏡頭日本
Olympus奧林巴斯相機/鏡頭日本
Panasonic松下相機/鏡頭日本
Pentacon潘太康相機/鏡頭德國
Pentax賓得/潘太克斯
賓得士/賓德士
相機/鏡頭日本
Petri皮特尼相機日本
Phenix鳳凰相機中國
Ploaroid寶麗來相機/l底片美國
Praktica柏卡/百佳相機德國
Ricoh理光相機/鏡頭日本
Rollei祿萊/羅萊相機/鏡頭德國
Rolleiflex祿萊福勒克斯相機德國
Rodenstock羅敦斯德鏡頭德國
SOM索姆鏡頭法國
Samsung三星相機/鏡頭韓國
Schneider施奈德/信乃達相機/鏡頭德國
Steinheil斯坦海爾鏡頭德國
Schacht沙赫特鏡頭德國
Seagull海鷗相機/鏡頭中國
Sekonic世光測光表日本
Sigma適馬相機/鏡頭日本
Soligor秀麗鏡頭日本
Slik豎力雲台腳架日本
Sony索尼相機/鏡頭日本
Takumar太古瑪/塔庫瑪爾鏡頭日本
TAIR塔伊爾鏡頭蘇聯/俄羅斯(KMZ)
Telear塔列爾鏡頭蘇聯/烏克蘭(Arsenal)
Tamron騰龍鏡頭日本
Tokina圖麗鏡頭日本
Tokyo Kogaku東京光學相機/鏡頭日本
Topcon托普康相機/鏡頭日本
Vega維佳鏡頭蘇聯/烏克蘭(Arsenal)
Vivitar威達鏡頭美國
Voigtlander福倫達相機/鏡頭德國/日本
Volna沃爾納鏡頭蘇聯/俄羅斯(LZOS)
Wollensak萬倫莎鏡頭美國
Yashica雅西卡相機/鏡頭日本
Zeiss Ikon蔡司伊康相機德國
Zenit澤尼特相機蘇聯/俄羅斯(KMZ)
Zenitar澤尼塔爾鏡頭蘇聯/俄羅斯(KMZ)
ZM吉姆
蘇聯/俄羅斯(LZOS)
ZODIAK澤迪亞克
蘇聯/烏克蘭(Arsenal)

2020-12-26

3D列印機製造相機週邊#CR-8

 大約是2015年開始學習3D列印,使用的機種是CR-8,利用3D列印製造過一些相機週邊,像是缺少或不易取得的小部件,算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2020-12-10

Takumar M37 轉 M42、Soviet M39 轉 M42、Rubinar反射鏡 的無限遠調整

一、M37 to M42

 Asahi 的 M37 Takumar 有「原廠 M37 轉 M42 接環(文末的銀色接環)」,接環上有一圈法蘭盤,其厚度甚小,所以 M37 的鏡後距比 M42 還長嗎??(巨眼之門前輩有量出多約0.8mm),網路上查不到 M37 的鏡後距,若是如此則轉接 M37 鏡頭至 M42 系統時將會過無限遠,直接使用會提早到達無限遠,可以墊上一些厚度校正回來。

用副廠沒有法蘭的 M37 接環裝在 「Pentax 原廠 M42 接環」會比較凹入機身,會不會那個法蘭墊高只是為了切齊卡口平面??  如此說來那 M37 的鏡後距應該還是跟 M42 一樣才是,我想找一個類似原廠的 M42 接環來測試,可以墊得厚一些,可能比較好製做,但其位置不好測量,希望能對正尺表即可。

思考著以什麼材質及方式將鏡頭墊出,後來甚至買了「有法蘭盤的 M42 PK 接環」來試,這類轉接環一般是作為微距使用,不過即使該法蘭盤甚薄,但這是在卡口平面上再墊上一層法蘭(也是約0.8mm)的厚度,所以因為超出原本 M37 的鏡後距太多而失去無限遠合焦了。

 上圖此轉接環自帶一層法蘭厚度,不過比預期厚了些,變成無限遠無法合焦。

後來試著把手上的 「副廠 M37 轉 M42 轉接環(無法蘭盤)」在轉入 M42 接環時,直接保留一些高度不要齊平,再接上 M37 鏡頭測試,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高度,我覺得大概是和機身卡口平面切齊的高度吧,看來不好測量,我也沒有實際測量,而且我的兩個鏡頭所需的高度還不太一樣,只能取一個折衷的高度,58mm/f2.4 剛好到無限遠,100mm/f3.5 則過一點無限遠,接著把兩個接環之間暫時黏住,就當完成了,大致是解決了 M37 的無限遠問題,不過尺表已是無法對正了,反正本來轉接時也不正。

 黑色內環是「副廠 M37 轉 M42」,銀色外環是「副廠 M42 轉 PK」,保留一些高度不要旋入到齊平,將兩個接環間以熱熔膠稍作固定後測試高度是否適合,找到確定高度再用AB膠固定 。
 

接上 M37 鏡頭時,黑色內環會讓鏡頭頂高一些,使鏡尾大約齊平機身卡口,就可使無限遠得以合焦,上圖只是示意,實際上沒墊這麼多出來。

將鏡尾齊平K接環平面,才能取得正確的對焦及無限遠,雖然鏡頭仍是無法對正。

#目前M37轉M42採用的解決方案

二、M39 to M42

蘇聯的 M39x1 鏡頭,其鏡後距為 45.2mm,比起 M42 x1 的鏡後距 45.46mm 更短了 0.26mm,為了讓無限遠合焦,則要讓鏡片組更深入機身才行。  

以我的 M39 的 Helios 40 無限遠為例,本來在 Pentax K1 是對不上的,檢查鏡尾有超過 1mm 以上的預留空間可供鏡心後退,鏡內的墊圈高度約 5.65mm~5.70mm,理論上至少要縮短至 5.44mm 左右,不過我只磨到 5.55mm 左右就測試可以對上無限遠,猜測可能本來在 M39 系統就是過無限遠的,我再補削一些就可以,還好沒有傻傻磨到底,不過尺表和光圈環就沒法對正了,鏡心的牙距是 0.75mm,要回正得再磨下去,擔心鏡尾可能撞上接環座,太不保險也沒有必要了,而且旋上機身本來就沒對正,對焦距離用測距儀比較尺表數值算是相當,足堪正常使用了,也算調整成功。

上圖將鏡心轉出,中間有一銀色鋁環作為墊圈,將其厚度削短使得鏡心再靠近機身一些,以達到無限遠合焦。

最後尺表及光圈環相差約90度,能用就好了。

至於另一顆 M39 Helios-44 銀鏡入手時已可正常對上無限遠,也不知是否前手有修改。 

三、反射鏡的接口延伸

Pentax K1 的五棱鏡額頭比較突出,在接一些大型鏡頭時容易卡到,像我的 Helios 40 要把腳架座拆除才能轉得上,至於 Rubinar 這類的反射鏡直接大到接不上,除非加上微距接寫環或加倍增距鏡才能延長一些接口長度以閃過突出的部位。

我選用 M42三件組微距接寫環的第二環來延伸。
 
M42接口被延長才得以接上機身,但此時鏡頭被微距化了,可能是焦距很長所以還是可對焦,因為我打算以後都把接寫環黏著方便 K1 使用,所以無限遠對焦要拆開再調整才行。

之前查了資料,提到這類反射鏡多半可以在加上接寫延伸後再調整無限遠,概念類似鏡筒被我加長,只好退後鏡心來回到原本的鏡後距吧,所以就試著自己拆鏡調整看看。

把對焦環橡皮脫除有三顆無頭螺絲,轉鬆即可拆下對焦環。
 
此鏡的無限遠機構如上,帶白色準線的黑環止擋了無限遠的最終位置,前面的銀環接在有複螺紋的對焦鏡筒上,轉出去到最近對焦距離就止住出不去,轉進來到底止住是無限遠位置,以我的例子,就是把白色準線的黑環向左移,讓鏡心順時針再多轉到底一些,即可無限遠合焦。

測試時有將黑色止擋環拆下,鏡頭可從無限遠一直轉到超微距,大概可以轉兩圈,不過沒有止擋轉超過兩圈半左右鏡筒就分離了,使用上有點危險,還是乖乖把止擋環裝回去了,經我如此亂搞,可正常對焦,無限遠也可合焦,但尺表又沒有對正了。
 

參考連結:

http://www.bigeye.url.tw/big5/d_asahi58_24.htm

http://www.bigeye.url.tw/big5/d_asahi100_35.htm

http://www.bigeye.url.tw/big5/d_heli85_15_2.htm

https://www.pentaxforums.com/forums/62-do-yourself/207700-disassembling-helios-40-85mm-f1-5-lens.html

http://www.bigeye.url.tw/big5/d_rub500_56.htm

http://www.rugift.com/photocameras/rubinar_lenses_with_various_cameras.htm



2020-11-30

S-M-C Takumar 500mm f4.5 分解維修大挑戰

此鏡由在地的同好手中收入,鏡況很好,配件齊全,是我目前最長的焦段,使用機會不多,但總覺得對焦機構鬆動及全開時的畫面有些問題,因台中地區的師傅不建議維修這類老鏡,在不斷找資料研究及備齊工具後,終於發狠自己動手拆解看看。

以一位拆鏡新手來說,拿此鏡開刀無疑是自尋死路,鏡頭又大又重,複螺紋對焦機構複雜,實在不應該下手,但死馬當活馬醫,先由對焦機構的鏡尾開始,將表尺取下,旋轉對焦環拉長鏡身後,即可看到三顆固定螺絲。

 上圖的後口及表尺已取下。

拆下三顆固定螺絲後即可旋出對焦機構,對新手來說非必要千萬別拆複螺紋,我是那不知好歹的菜比巴,以為自己有記下流程、位置、角度等,事實上我啥也沒記住,我只是傻傻地把它轉開,之後馬上後悔了。

上圖就是恐怖的複螺紋,還是兩組分內、外環,外環是順時針進入,內環是逆時針旋轉,對焦環與外環固定後,將內環拉入無限遠位置,對焦的止擋在內環上,對焦行程又將近360度,實在是該死的新手,在螺紋旋出時忘了馬上做記號,等到放下時已記不清兩環的對應角度了,只憑著依稀的記憶重復摸索,就這樣不斷試了好多天,上網詢問同好高手及改鏡大師,感謝大家給我的協助與指導,才知道有些老鏡因結構關系,複螺紋雖然可能可以從很多角度旋入,但可能只有一個進入角是對的,這時才體會到明白了更想哭的境界。

經過多時的日思夜想,大概理出組回的概念,外環可轉一又四分之三圈到底,內環則是二又二分之一圈到底,對焦行程將盡一圈,也就是外環只能轉一圈,就要把內環拉進去到無限遠鏡身最短處,以上只是我的推測,但組裝的手感我也說不上來,總之再拆開我也不保證組得回去。

在拆解後組的同時,也檢查了後組單一鏡片的狀況,清潔保養後組裝回去,這當中試著裝上對焦機構好多次,大概猜測可能不是後組鏡片及對焦機構鬆動影響成像,這時有查到一位國外的同好提到,他有三支S-M-C Takumar 500,其中只有一支對焦環較為緊實,其餘皆有一點鬆動問題,推測這情況大概是通病,且不影響鏡心的位置,應該不會是成像問題所在,所以問題可能在前組的三片鏡片中。 

上圖的尖凸構造是照門,鏡頭前面的小圓柱才是準星,拆開光圈環即可卸下照門,本來想不要裝回去的,為了完整性還是裝上了,此處的內部是光圈葉結構我也沒拆,不想再自找苦吃。

上圖已將前鏡組拆開,第三片有之前拆洗的痕跡,前組共有三片鏡片,重量集中於此,要從鏡前銘環拆進去。

拆到第二面,對照網路上的結構圖,我猜問題就在此處吧, 前次維修的人將鏡片裝反了,第二片是雙凹鏡,就結構圖上的曲率大概很容易裝錯,但其實縮光圈拍起來也能正常成像,此處更嚴重的是鏡片進入鏡筒的角度不對,雖然偏差很小,但光軸已誤差,我想這才是全開時成像不佳的主要原因,糟糕的是第二片卡死下不來,至此我幾乎是放棄了。

休息一陣子,放膽上了些針車油潤滑,找了一支平頭的膠棒及木鎚,第一次敲起鏡片,所幸鏡片十分厚實,無損的被我敲下來了,接著清潔組裝還原,確實依照結構組回,墊圈壓環上緊,接下來只剩後組的對焦機構正確組裝即可試鏡了。

又經過幾天的試組,終於試出了組合方式,雖然組回去了,但覺得也許內環可能可以再進去一些,外環可以不用到底,目前最近距離及無限遠看似對上,我猜我只是配上其中一組可用的解吧,也不打算再拆了。

上圖是組完時手機拍下的完成照,接著馬上試鏡,測試對焦及無限遠。
 
光圈全開的測試照,我想以一支1970年至今的老鏡,這畫質很可以接受了,重點是比拆修前正常多了,算是自力救回這支老古董 , 真的是我玩老鏡十多年來最棒的收獲了。
 
耐看溫暖的發色,柔合的散景及色階過渡,十分令人高興。

長焦的空間壓縮感造就特別的氛圍。

 

2020-10-30

衝擊起子改造有線直流供電及電鑽、電動起子、電動扳手等比較

現在買電鑽大概都會選擇有震動/鎚擊的電鑽、有鎖螺絲需求的,則可購買多功能的電鑽起子機供無線手持、若是起子機鎖固力道需求大的,還有電動衝擊扳手供高扭力輸出,這些工具可依工作強度需求選購。

我已買了有線電鑽及一般的無線起子機,大部份使用已足夠,近來還加上一把同事因鎳鎘電池失效汰換給我的六角衝擊起子,本來考慮將其鋰電池化,但手上沒有電池點焊工具,就簡單改成有線式的電源直流供應,本來想買支衝擊扳手的計畫就先作罷,使用機會應該不高啦,下圖是改成有線供電的六角衝擊起子。


趁機研究了一下鑽鎖類的電動工具,以下稍為整理相關資料比較作為記錄。

品名 供電方式 有線無線 轉速/扭力範圍 主要功能 附加功能 接頭型式 其他特色
震動電鑽 大多是交流電直進,亦有電池充電式
有線為主,機型較重 轉速及扭力一般不高(大概5000rpm以內、30Nm上下) 鑽孔,可用於金屬、木材、水泥 可卸鎖中小型螺絲,但不好控制 夾頭為主。
專業機種為四溝鎚鑽
有震動/鎚擊功能者易於鑽水泥
電鑽起子機 多充電式,有鎳氫或鋰電 無線可手持,機型較小 轉速及扭力一般不高(大概3000rpm以內、50Nm上下)。

若是衝擊式電動起子,扭力至少100Nm以上
卸鎖中小型螺絲及一般鑽孔,水泥需有震動功能 電鑽加起子機的有調扭檔

衝擊起子機無扭力調節
夾頭或六角頭 有些附有震動功能可鑽水泥

六角頭衝擊起子鑽孔準心可能不佳


電動衝擊扳手
多充電式,鋰電為主 無線可手持,機型較小 轉速不高(大概4000rpm以內),但扭力至少200Nm以上,高階採新式無碳刷馬達,出力較高 卸鎖中大型螺絲為主要功能,具高扭力打擊以拆卸或逼緊螺絲 可鑽孔,但準心可能不佳 套桶四方接頭
無扭力調節檔

震動/鎚擊電鑽是指Hammer Drill,一般機身上標繪鎚鑽檔,施力為順著鑽頭垂直於牆面來回打擊,使鑽頭得以深入牆體。

電鑽起子機是指Drill / Driver,機身會標繪鑽頭檔、螺絲檔,起子功能附有多檔扭力調節,若有鎚擊功能再加上鎚鑽檔,成為三用的電鑽 / 起子 / 鎚鑽,算是功能較廣泛的工具。

衝擊起子是指Impact Driver,機身內有配重的旋轉打擊機構,以旋轉方式施力擊打起子頭,使用於卸除緊固螺絲或逼迫螺絲至完全鎖緊,此等級機身沒有扭力調節檔。

 下圖是多的電腦電源供應器,簡單改裝成起子機的直流電供應器,12V的輸出號稱有二十幾安培,不過是舊設備再利用,可能輸出要打折了,而且起子機的瞬間電流需求更大,直接接上起子機是推不動的,一按就保護停電了,所以起子機還要加些小零件改造才行。



上圖就是我在電池盒內加上的小電子零件,選了兩顆大容量的電解電容當電流蓄水池,其實要加多大我暫時沒概念,但首要確認電容耐壓值要高於電源輸出設定,總之我零件盒內有兩顆舊電容堪用就焊上測試使用,至少按鈕按下可以正常啟動,實際鑽孔鎖螺絲時也能正常運作,不過有線化接電使用稍有不便罷了。
 

2020-08-17

放射性 Takumar 鏡頭

網路上的資料可取得不少有關放射性老鏡的列表,在此僅截錄下 Takumar 鏡頭的部份,有關放射性老鏡的成因多半是為了提高折射率、降低色散等因素,在玻璃中添加了稀土化合物如鑭系、錒系等材料,尤其以鈳系的氧化釷放射性較高,容易造成老鏡的鏡片黃化變質。

因釷的放射性造成黃化的鏡頭,根據鄉民的實驗,可以用UVA紫外光照射減少或恢復已黃化的情況,也有人以日照的方式或LED燈照明的方式實驗成功減少黃化,其實以數位機身的白平衡校正下,通常也能有正常的成像顏色。

網傳 Takumar 放射性鏡頭列表如下:

  1. Super / S-M-C Takumar 20mm f / 4.5 我的未見明顯黃化,有的資料無此鏡
  2. Super Takumar 35mm f / 2.0 初代Ø67及Ø49皆有放射性,我的Ø67微黃
  3. S-M-C Takumar 35mm f / 2.0 我的有黃化 1971-1975 pn43932
  4. Super Takumar 50mmf / 1.4 (8-element) 據稱部份八枚玉版本有,亦有人認為全部沒有
  5. Super Takumar 50mmf / 1.4 (7-element) 全部七枚玉版本嗎?
  6. S-M-C Takumar 50mm f / 1.4 全金屬版本,我的有黃化 1971-1972 pn37902
  7. SMC Takumar 50mm f / 1.4 橡膠對焦環版本,我的有黃化 1972-1975 pn37908
  8. Super / Macro-Takumar 1:4 / 50mm 我的未見明顯黃化
  9. S-M-C Macro Takumar 50mm f / 4.0 我的未見明顯黃化
  10. Super Takumar 55mm f / 1.8 有前後二代,可能二代才有
  11. SMC Takumar 55mm f / 1.8 我的未見明顯黃化
  12. Super Takumar 55mm f / 2.0 可能是後代吧
  13. SMC Takumar 55mm f / 2.0 我的未見明顯黃化
  14. S-M-C Takumar 85mm f / 1.8 我的未見明顯黃化
  15. Tele-Takumar 1:6.3 / 300mm 我的鏡片微黃
  16. Super Takumar 6x7 105mm f2.4

上圖是我的三顆泛黃老鏡,經過LED光照後,似乎都已經不那麼偏黃了。

其他放射性鏡頭

SMC Pentax 50mm f/1.4 K接環版本

Enna München Lithagon 1:3.5 35mm (M42)

Zenitar-M 50mm f1.7

Radioactive lenses:https://camerapedia.fandom.com/wiki/Radioactive_lenses

All Takumar Serial Numbers:https://takumarguide.weebly.com/takumarology.html

#Yellowed Takumar、Thorium Takumar、Takumar radioactivity

 


2020-06-04

Pentax PK Mount的 轉接環資訊

各類鏡頭 透過轉接環到 Pentax機身。

  • M42 鏡頭轉 Pentax K
  • Pentax 645 鏡頭轉 Pentax K
  • Pentax 67 鏡頭轉 Pentax K
  • Contax/Yashica C/Y  鏡頭轉 Pentax K
  • Leica/USSR LTM/M39/L39 鏡頭轉 Pentax K
  • Nikon Ai/AIS F 鏡頭轉 Pentax K
  • DKL 鏡頭轉 Pentax K
  • Hasselblad 鏡頭轉 Pentax K
  • Pentacon Six/Kiev 60 鏡頭轉 Pentax K
  • Mamiya 645 鏡頭轉 Pentax K
  • T/T2-mount 鏡頭轉 Pentax K
  • Tamron Adaptall 鏡頭轉 Pentax K
  • Sony/Minolta MA 鏡頭轉 Pentax K
  • Minolta MD/MC/SR 鏡頭轉 Pentax K
  • Canon FD 鏡頭轉 Pentax K
  • Kiev 88 Type B 鏡頭轉 Pentax K

K-Mount鏡頭 透過轉接環到 各類機身。
  • K環鏡頭轉 Pentax Q 機身
  • K環鏡頭轉 Panasonic/Olympus 43/M43 機身
  • K環鏡頭轉 Canon EF/EF-S/EF-M/RF 機身
  • K環鏡頭轉 Nikon Z 機身
  • K環鏡頭轉 Minolta/Sony A 機身
  • K環鏡頭轉 Sony A/E/FE機身
  • K環鏡頭轉 Fujifilm X/G 機身

2020-04-19

M42 心智圖,有關 M42機身、M42鏡頭、M42轉接環 等統整資料

使用 M42老鏡 多年,試著整理出 M42 心智圖,包含常見的 M42機身、鏡頭 廠牌名稱、可用來轉接的底片或數位機身,以及使用鏡頭不可或缺的 M42轉接環等資料。可能有不少缺漏之處,內容僅供參考,可點圖放大,或參閱圖後文字內容。
 
M42機身、M42鏡頭、M42轉接環
 文字內容為:

M42轉接其他卡口數位機身
  • Pentax K-Mount
  • Nikon F/Z-Mount
  • Panasonic/Olympus 43/M43
  • Canon EF/EF-S/EF-M/RF
  • Sony A/E/FE-Mount
  • Fujifilm X/G-Mount
  • Panasonic/Sigma L
  • Pentax Q-Mount
  • Sigma SA-Mount
  • Leica L/M-Mount
  • Samsung K/NX-Mount

原生M42螺口機身
  • Asahi Optical Company Pentax
  • Carl Zeiss Jena/Pentacon Contax S
  • Pentacon Praktica
  • Fuji Shashin Kōki Fujica
  • Ricoh Ricoh
  • Olympus FTL
  • Yashica Yashica
  • Chinon Chinon
  • Cosina Cosina
  • Mamiya/Sekor 
  • Miranda
  • Petri
  • USSR Zenit
  • Zeiss Ikon Icarex TM / SL-706
  • Voigtländer VSL
  • Voigtländer Bessaflex TM

M42轉接其他卡口底片機身
  • Pentax/Ricoh/Chinon/Cosina/Sears/Vivitar/Miranda K
  • Contax C/Y
  • Minolta SR/MD/MC/AF
  • Canon FD/EF
  • Praktica PB
  • Nikon F
  • Leica M/LTM 
  • Fujica X 
  • Olympus OM
  • Konica F/AR
  • Icarex BM
  • Rollei QBM
  • Sigma SA

M42歐系鏡頭

M42日系鏡頭
  • Asahi Pentax TAKUMAR
  • Tomioka Tominon
  • Fuji Fujinon
  • Mamiya/Sekor
  • Ricoh Rikenon
  • Yashica Yashinon
  • Olympus G.Zuiko
  • Tokyo Kogaku Topcor
  • Tokina  
  • Tamron
  • Sigma
  • Cosina Cosinon
  • Chinon
  • Miranda 
  • Sankyō Kōki / Komura
  • Hanimex Hanimar
  • Petri Kuribayashi
  • Kino Kiron

M42蘇聯鏡頭
  • Helios
  • Jupiter
  • Zenitar
  • Mir
  • Tair
  • Industar
  • Volna
  • Rubinar
  • Peleng
  • Kaleinar 
  • MTO
  • Vega

M42副廠歐美日鏡頭
    • Revue Revuenon
    • Soligor
    • Vivitar
    • Sears
    • Cimko
    • Panagor 
    • Weltblick
    • Promaster
    • Spiratone
    • Porst
    • Palar
    • Piesker

    M42轉接環-M42鏡頭轉卡口
    • M42轉Pentax K
    • M42轉Pentax Q
    • M42轉Minolta SR/MD/MC/AF
    • M42轉Canon FD/EF/EF-S/EF-M/RF
    • M42轉Contax C/Y
    • M42轉Panasonic/Olympus 43/M43
    • M42轉Sony A/E/FE
    • M42轉Fujifilm X/G
    • M42轉Panasonic/Leica/Sigma L
    • M42轉Nikon F/Z
    • M42轉Leica M/LTM L39
    • M42轉Fujica X 
    • M42轉Olympus OM
    • M42轉Konica F/AR
    • M42轉Icarex BM
    • M42轉Rollei QBM
    • M42轉Sigma SA
    • M42轉Praktica PB
    • M42轉Samsung K/NX

    M42轉接環-卡口/螺口鏡頭轉M42
    • C Mount轉M42
    • Hasselblad轉M42
    • Pentax 6x7 Adapter轉M42
    • M39轉M42
    • Tamron Adapter轉M42
    • DKL轉M42
    • Pentacon Six轉M42
    • Takumar M37 轉M42
    • Exakta EXA轉M42
    • T/T2 Mount轉M42

    M42時代可說是 Pentax 輝煌時期,我沉溺於往日的榮光,那時Asahi Pentax不滿一甲子,因為收藏了些 Takumar,才不斷地研究相關 M42老機、老鏡的資料,雖然費時,倒也樂意。

     
    # M42 mind map、M42心智圖、M42關聯圖、M42概念地圖
    # M42機身、M42鏡頭、M42轉接環



    2020-01-15

    新埔味衛佳 Macro-Takumar 1:4 / 50mm K1

    Macro-Takumar 1:4 / 50mm,應該是初代 Takumar 中第一支微距鏡,放大倍率1:1,結構像是Tessar。







    2019日本大阪京都岡山廣島Faj1835 Fa80200 K1

    宇治的世界遺產平等院。


    女兒執意要二次拜訪的地點,伏見稻荷大社。




    宮島-嚴島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