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4

Asahi Pentax Super-Takumar 1:1.4 / 50mm 八枚玉

Super-Takumar 1:1.4 / 50mm 八枚玉

一般來說,會注意到「Super Takumar 八枚玉」關鍵字的, 肯定是Takumar或M42病入膏肓的末期重症同好了,各家機鏡版本間的小祕辛,都是同好們追求探索的有趣題材,也許造成市場上不同價值的存在,但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倒也不必刻意追求或追捧的(口是心非)。

引用圖片網址

1964年起,旭光學將 55mm 標準鏡所用的前鏡群分離非對稱雙高斯結構(Ultron Type)再次改進,在鏡後增加一片凸透鏡以加大光圈,焦段設為 50mm ,光圈值達 f/1.4,推出初代的 Super-Takumar 1:1.4 / 50mm,八片六群,在短短二年的銷售期後,便立即改版為七片六群,後代設計仍是經典,亦延用數代至卡口時代。

上圖為Super-Takumar 1:1.4 / 50mm前、後代的光學結構,左方為前代八枚玉,右方為之後的萬年設計七枚玉,據稱前、後代都有使用較無放射性的鑭系稀土原素,但從部份八枚玉的後期及七枚玉開始多加上了氧化釷,可能因為釷的放射性影響了玻璃、鍍膜或是膠合面的材質,造成鏡片明顯的黃化,一般來說八枚玉較少見到黃化,鍍膜雖是漂亮的金黃色,但拍起來不太會有色偏的情形,七枚玉版本則有不少鏡片呈現暖黃的現象,成象亦有些許偏黃的暖調。

因釷的放射性造成黃化的鏡頭,根據鄉民的實驗,可以用UVA紫外光照射減少或恢復已黃化的情況,也有人以日照的方式或LED燈照明的方式實驗成功減少黃化,其實以數位機身的白平衡校正下,通常也能有正常的成像顏色。

八枚玉為八片六群設計,其中的三片膠合鏡片製造工藝及成本相對更高,據稱當年旭光學的工程師認為七枚玉的成像效果相當,已使用良好的稀土玻璃,精簡鏡片得以降低成本,所以發售約二年間便停產了八枚玉,另有一說則是八枚玉成本過高,造成旭光學收益虧本,只好盡早停售改版,種種傳聞促使廣大鄉民們硬是喜歡及追捧八枚玉,甚至稱之為Planar-Killer,市場價格比七枚玉高了不少,平心而論七枚玉仍不失當家標鏡準應有的水準,其結構更是延用了數代。

此二代大光圈標準鏡資料如下:  

  1. Super-Takumar 1:1.4 / 50mm ModeⅠ,1964-1965,僅此一代八枚玉,8片6群設計,6片光圈葉,紅外線標記在景深尺表4之右,有較突出的後鏡組,M/A開關為舊式,僅標記小字的M及A,不像後期標示為Auto/Man,號稱Planar-Killer,第一代大光圈50mm標準鏡,重量約245克。
  2. Super-Takumar 1:1.4 / 50mm ModeⅡ,1956-1971,七枚玉,7片6群設計,6片光圈葉(最後期8片光圈葉,可能有光圈值偶合桿及S-M-C),紅外線標記在景深尺表4之左,此後的50mm都是7片6群,部份鏡頭光圈值2標記為白點,重量約238克,1970年發售。

相對於後期的七枚玉,八枚玉的產量較少,其分辨方法可參考日本使用者的徹底研究。

簡單總結八枚玉已知的簡易辨識方法有,紅外線標記在景深尺表4之右,M/A開關下無打印數字,且僅標記小字的M及A,八枚鏡頭上的刻字為圓胖字,七枚的是瘦長字,八枚鏡頭重量約245克,七枚較輕約230克,可由以上數點大概分辨,但沒有保證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