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1

我入手數位單眼了Pentax*ist Ds2

  使用底片相機有一段日子了,在 PFC 上我大概是少數幾位,只守著底片不放的人,雖然心中一直盼望的 K10D,終於在九月十三日發表,預計在十月中日本就上市了,不過我算一下,自己的最佳入手時間將會延至明年初,這漫長的等待,隨著現役 DS/DS2 的降價,讓我也考慮,是不是該入手一台數位機身先,進可攻,退可守,至少明亮的觀景窗、輕便的機身,可用鎳氫電池等優點,還是非常令我心動,以M42專用機來說,DS 系列是不錯的選擇。

  最近很紅的K100D呢,因為我以手動鏡居多,防手震的功能雖然誘人,不過使用老鏡時就不方便了,且對我更加重要的是能清楚對焦,所以仍以 Ds 系列優先,就選擇 PENTAX *ist Ds2 作為我的第一部數位單眼機身吧。(十月五日連假前入手)至於 K10D 呢?明年吧,看年底可不可以把 FA 31LE 先接回家圍爐。(FA LE系列終將停產!)就在我接著編輯的今天(10/13),PENTAX 宣佈因預估的訂單銷量不錯,為避免販售初期的貨源不足,將 K10D 的上市延後至十月底,反正手上已經有機身了,就慢慢等吧。況且我的預算編入年終議程失敗,排入下一個年度再審。

  記錄一下這幾天使用的感覺,手上除了 Z-1p 是自動底片機之外,全部都是底片手動機,底片與數位第一個不同是「即時預覽」,廢話!大家都知道嘛,但我必須強調,比起拍底片時的期待心情,即時預覽的爽度,也僅只是參考而以,雖然由觀景窗望出去的感覺仍是單眼機身,但是機背的 LCD 並無法完整呈現 CCD 的成像,反而還是得在慣用的螢幕上觀看才行,這中間還要考慮螢幕的校正問題,但比起底片沖洗前的忐忑心情,這不無小補的即時預覽已是撫慰人心了;所以這兩天使用的感覺跟用底片機差不多,拍就對了,結果如何要洗出來或回家看才分曉,只是底片中間的處理過程太多了,多半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拿到一張不錯的照片,真是要感謝天啊!至於數位機身感覺上中間的變因減少,成像的品質穩定,只要考慮所用鏡頭的差異,且數位檔案可直接處理,實在方便不少。

機身 記錄 處理過程 輸出 數位化影像處理
底片機 底片 機台、沖洗、技術、藥水 正片、負片、照片 掃描器 需掃描後才可處理
數位機 CCD 數位儲存 電子檔螢幕觀看 已數位化 可直接處理


   第二個不同是,按快門的次數明顯大增,以往一至三天的出遊,考慮到沖洗照片的成本問題,拍個三、四捲也差不多了,當然這與各人對景物的取捨、技巧有關,小弟在下我常是臨場按不下手,回家空留遺憾,一怕景物不美、二怕技術太差,三怕成本太重,張張都是錢啊!在拿了數位機之後,早忘了當初花錢買機身這回事,以張張不用錢的想法稀釋自己的思考,在狂按、爆按、隨便按的使命感下,機身目前最常使用的按鈕叫「刪除」。這種以量取勝的人海戰術不太高明,正尋求策略改進中。

  第三個不同是使用介面習慣,以純手動相機來說,裝底片、調ISO、測光、調整光圈快門、對焦、擊發快門,每件事都是「隨心所欲」,雖然結果不見得是「如你所願」!但總結來說,一切運作是心中有底的,透過底片機大又明亮的觀景窗,預計的成像是先在心中預覽的,按下快門後,就交給天安排吧;而數位機的觀景窗資訊較多,還有機背及右肩的液晶顯示,感覺上資訊豐富,但有時使我困擾,不過操作介面好壞見人見智,只要練習一陣子,多半也能上手,當然如果是 Z-1p 介面就更好了,但畢竟機身等級是不同的,養大的胃口要靠 K10D 來解饞吧。

  其實心中還是希望 PENTAX 能復刻 SP-F 數位版,六百萬就夠了,M42 S-M-C Takumar 接口,明亮的裂像屏,中央重點加點測,快門 B 8s~1/2000s,可用鎳氫電池等,夢想啊!夢想啦!

  第四個不同是畫幅換算,我手上沒半顆 DA 鏡,拿過 FA、LE、A、M、M42等鏡試過,明顯感受廣角端鏡頭不足,唉!又是敗家的開始,可是 DA 鏡都沒有光圈環,我這個手動擁護者總覺得少了什麼,這說法算是客氣的,上次找 K 卡口資料所上的 Bojidar Dimitrov 的網頁中註明,*ist 系列的機身 KAF 卡口是「殘廢的」,就是因為機身上已沒有了光圈值耦合桿,所以接上 K、M 鏡或 A、F、FA 等鏡光圈環不在A檔時,機身都不知道使用者設定的光圈值是多少,會顯示成 「F --」,這樣的玩意兒我現在也有一台,扯遠了,反正畫幅的影響就是要:一、習慣。二、忽略。三、買新鏡。四、等全幅機。所以不用想太多,我要去徵一支二手 的 18-55 了。

  這半殘的卡口接 M42 倒還好用,機身可用 A 或 M 模式,接 K、M 鏡或 A、F、FA 等鏡光圈環不在A檔時,則要用 M 模式,這時縮光圈測光(轉開關環或按 AE-L)才會真正縮光圈並測光,就是機身卡口左邊的光圈收縮撥桿,才會真的去撥鏡頭上的縮光圈連桿,這是什麼鬼話,各位應該都知道吧。反正從 *ist、*ist D /Ds/Ds2/Dl/Dl2 到 K100D、K10D 都是如此,不知 k1D 會不會把光圈值耦合桿還給我們?

  第四個不同是測光問題,PFC 版上大致也討論過,接什麼鏡該補嘗多少就不多言了,各位試試便知,不過也讓我了解 Ds 的測光能力,不過這都可以自行控制,只是像 Z-1p 值得信賴的測光,大概得在高階機身上才能實現。至於小弟慣用的 M42 機身們,是遠遠比不上 Ds 方便的,他們的測光表能動,已是偉大的奇蹟,再配合上人腳點測系統和人腦補嘗運算,雖不中,亦不遠矣,老實說,如果底片拍得不好,失落感不大,可是如果用 Ds 拍得不好,失落感比較大,總之,要再進修,再加油!

  以上是一些個人小感想,也是我的部落格中的第一長篇,修修改改好幾次,其實,買了機身之後,反而感覺輕鬆了,不必再時時注意新機的動態,拿現有的設備好好利用,才是當下最值得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