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7

福、祿、蔡-西德M42鏡頭筆記

西德有不少M42鏡頭廠,如Schneider、Steinheil、Schacht、Enna、Isco、Rodenstock、 Voigtländer、Rollei、Kilfitt(Zoomar)等,當然還有Carl Zeiss。

其他歐系尚有Angenieux等,但此篇仍只介紹蔡司、福倫達及祿萊等三家一脈演進。

1756年,Voigtländer於維也納成立,1849年至德國建立工廠,福倫達可說問世最久的機鏡大廠。

1920年,由Voigtländer的部份員工離開公司自立門戶,創立了Rollei公司。

1956年,西德Carl Zeiss收購了經營不善的Voigtländer,並於1966年由Voigtländer的研究主導,在Zeiss Ikon合作下生產了35mm單眼相機 Icarex 35,Icarex使用BM接口(特別的外鎖環bayonet卡口),隨後亦導入TM接口(Thread Mount,即M42螺口),以求對抗大量的東德及日本M42機鏡,所以 Icarex TM算是當時西德唯一的原生M42機身,當時M42相機、鏡頭正熱門,生產的廠商很多,競爭激烈可以想見。

Zeiss Ikon Voigtländer 當時生產的機身有 Icarex (BM)、Icarex TM、Icarex SL706等,有看到M42鏡頭轉BM機身的轉接環,所以BM機身也可使用M42鏡頭,當時應該是先發售BM版的鏡頭,才接著開賣M42版的鏡頭,時至今日,Icarex M42版的鏡頭價格比起BM版的較高,大概是轉接的適用性較高造成的。

1970年,Voigtländer完全併入西蔡,至此Voigtländer作為鏡頭結構品牌延續。

1972年,高貴的 Icarex 未能在市場上大賣,迫使西蔡將其停產,並將Voigtländer品牌售予Rollei,Rollei取得Voigtländer及Carl Zeiss鏡頭如Ultron、Skoparex、Dynarex、Plannar、Distagon、Tessar、Sonnar、Mirotar等授權,也取得鍍膜專利技術。

之後Rollei推出自行研發的QBM卡口相機SL35系列(QBM Quick Bayonet Mount,與BM不相容),並持續生產名為Voigtländer VSL的TM接口機身,Voigtländer VSL承襲自Icarex 35的末代機身SL706;如同西蔡-福倫達時代同時生產BM及TM兩種接口的機身和鏡頭,祿萊-福倫達時代也同時有QBM及TM機身及鏡頭,一樣也有M42 adapter可讓QBM機身接M42鏡頭使用。

原Voigtländer鏡頭俗稱原福或老福,西蔡-福倫達時代鏡頭則稱蔡福,祿萊-福倫達時代鏡頭則稱祿福或新福,因其於新加坡生產得名。

以下僅列出有M42版的鏡頭:

以下是Carl Zeiss為 Icarex TM 及 SL706 機身設計的M42蔡福鏡頭,不是所有BM鏡頭皆有M42版。
  • Carl Zeiss Distagon 25/4 廣角名鏡 少見
  • Carl Zeiss Skoparex 35/3.4 承襲自福倫達「眾神的珠戒」 蔡戒 
  • Carl Zeiss Ultron 50/1.8 蔡福凹玉,M42鏡中的唯一 
  • Carl Zeiss Tessar 50/2.8 百年鷹眼 
  • Carl Zeiss Dynarex 90/3.4 少見
  • Carl Zeiss Super-Dynarex 135/4

以下是Rollei為Voigtländer VSL TM生產的M42祿福鏡頭,不是所有QBM鏡頭皆有M42版。
  • Voigtländer Color-Skoparex 25/2.8 = Rollei Distagon 25/2.8(Made by Rollei、HFT、Rollei-HFT)
  • Voigtländer Color-Skoparex 35/2.8 
  • Voigtländer Nokton 50/1.4 
  • Voigtländer Color-Ultron 50/1.8 = Rollei Planar 50/1.8(Made by Rollei、HFT、Rollei-HFT)
  • Voigtländer Color-Dynarex 85/2.8 = Rollei Sonnar 85/2.8(Made by Rollei、HFT、Rollei-HFT)
  • Voigtländer Color-Dynarex 135/4
  • Voigtländer Color-Dynarex 200/4
  • Voigtländer Zoomar 36-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