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SMC Takumar 1:3.5 /15mm 的資料解密及研究筆記-含K15及A15

SMC TAKUMAR 1:3.5 / 15mm 是 Asahi Pentax 於1975登場的直線超廣角鏡頭,為所有 Takumar 系列中最廣且唯一的一顆,當時(1975/6) PENTAX 已轉進 K 接環,15 是世代交替間承先啟後的巔峰。本文雖說是資料解密,其實是資料整理,解我的好奇與疑問,供自己與同好討論交流。

  • 基本規格:

‧製造年份:僅1975(也許1974/12就發售,據說於1974/11的SMC Takumar鏡頭目錄中有刊載預定12月發布的 SMC Takumar 15)
‧光學結構為:13片12群,僅鏡尾倒數第三片為複合非球面鏡片,其餘為球面鏡
‧接口為:M42 螺口
‧成像格式:135片幅
‧光圈型式:自動光圈,手動光圈環,六片光圈葉,支援全開光圈測光(配合 ES、ESII、SP-F 等機身 )
‧視角達:對角線111°/水平100°
‧最大最小光圈:f/3.5 至 f/22
‧最近對焦距離:0.3m/1ft,手動對焦鏡頭
‧最大放大倍率:0.06x
‧內建五組濾鏡,濾鏡算光學結構的一片,分別是:黃Y48(Y2)、Skylight、平光濾鏡(大白點)、L39(UV)、橘O56(O2),鏡身濾鏡環標示大白點者不知是啥濾鏡,我猜是平光透鏡吧,事實上原廠鏡頭手冊寫四組濾鏡,手冊中的鏡頭圖片也沒有大白點。
‧長度:81.5mm
‧最大直徑:80mm(鏡前首片鏡片圓凸,附有固定花型遮光罩,無法安裝前置濾鏡)
‧重量:單鏡身約570克以內,含鏡頭蓋約580克
‧產品編號:44002
‧鏡前銘環標示:SMC TAKUMAR 1:3.5 /15,銘文位於遮光罩外圈
‧對焦環造型:M42版是上下銀環橡膠方格紋對焦環,到了 K 鏡剩上方有銀環的橡膠方格紋對焦環,到了 A 鏡對焦環全黑,橡膠細長方紋對焦環
‧鏡頭鏡尾蓋:專屬深邊的旭光學金屬鏡頭蓋、通用的旭光學 M42 鏡尾蓋
‧當時的發售價格:可能約9萬日元左右(1975年,民國64年,約7.8日元/台幣)

固定式遮光罩、碩大圓凸的鏡片及專用的鏡頭蓋

  • 值得收藏與否?

在作者 Gerjan van Oosten 被視為 TAKUMAR 重要經典的 THE ULTIMATE ASAHI PENTAX Screw Mount Guide 1952-1977 書中寫道有關「收藏家的議題」。

其中提到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與 Super Takumar 的鏡頭光學計設大致雷同,大部份的改進都早已完成,但旭光學仍引入「先進的鏡頭設計」將之推向極限,並指出七支先進設計鏡頭,包含了:

SMC TAKUMAR 1:3.5 / 15,
S-M-C TAKUMAR 1:1.8 / 85 mm,
S-M-C MACRO-TAKUMAR 1:4 / 100 mm,
S-M-C TAKUMAR 1:2.8 / 120,
SMC TAKUMAR-ZOOM 1:4 / 45~125 mm,
S-M-C TAKUMAR-ZOOM 1:4.5 / 85~210 mm,
SMC TAKUMAR-ZOOM 1:6.7 / 135~600 mm.

這七顆 TAKUMAR 都是名鏡,但各代 TAKUMAR 皆有值得一試的佳作,放眼全部的 M42 鏡群更是精品眾多,買不起、買不到的太多了,研究了解,看別人實拍也頗具樂趣。 

以價格論,TAKUMAR 15 是所有 M42 鏡群中偏向高不可攀的貴族,因其數量、年代、特色等使得價格歷久不衰,個人認為以使用層面來說,已有不少現代鏡頭可以取代,收藏與否視個人喜好決定。

  • 數量問題?

一般看到的資料指出,TAKUMAR 15 生產總數約900支,常見的說法是非球面鏡版有400支,但也有人說是300或500支,目前較常看到M42的是非球面鏡版本,像我幾乎沒有看過 M42球面鏡版本,不知是否與 K 接環版一同合計數量? 但也有人說 M42 及 K 接環都各自有非球面及球面的版本,掛在網上求售的與搜尋看到的 M42 版照片多半是非球面的(有些照片將距離尺表轉開讓人不好辨識), M42 的球面鏡版太少看到有人出售,會不會球面鏡版才是更加稀有呢?

外國同好依序號及製造批次推估Takumar 15總數約1400支,日本雜誌則指出總數約2500支,而其中前500支是非球面的。

總結以上我仍未看到明確的證明,來指出M42版生產的總數及版本的分野。

  • 非球面鏡與球面鏡的光學結構?

文末列出不少網址可供參考,個人認為這位自稱日本JFC會員的圖較清楚可信,可看到 Pentax 在非球面鏡版停產後,將部份鏡片修改,但大致雷同,仍是13片12群,未如Zeiss增加鏡片輔助。另外發現各網站的結構圖似乎各不相同,不知誰對誰錯。此外這位網友還找到另一種識別非球面鏡版的方式,將在之後說明。

個人收藏的原廠鏡頭手冊7502 A版已有SMC TAKUMAR 1:3.5 / 15的介紹,有提到使用非球面鏡及內藏四種濾鏡(手冊上鏡頭圖片濾鏡環僅四種沒有大白點,對焦環也只有上銀環),鏡頭光學結構圖則與日本網友的圖相似,和之後的球面鏡版本不同。

  • 如何分辨非球面鏡與球面鏡版本? !!僅供參考!!

M42 接環版本,鏡前銘文都是 SMC TAKUMAR 1:3.5 / 15 ,也沒有標示AL等字樣,聽說當時旭光學僅在鏡頭目錄中標示使用非球面鏡,但並未透過其他廣告途徑宣傳,理論上球面鏡版本的彗星像差較嚴重,可能得縮點光圈才能改善。

若對焦距離尺表藍字為 7 4 2者應是非球面鏡(aspherical),重量約570克內,
若對焦距離尺表藍字為 7 3 2者應是球面鏡(spherical),重量可能稍重,但這我沒看過,個人傾向 TAKUMAR 版應該沒有球面鏡,那所有 TAKUMAR 版都是非球面的嗎?? 尚無法未確認,有看到一些網友持相同意見,難道說球面鏡版比較稀少?? 跟日本製造的壓縮機一樣??

我在FB上與 Takumar 同好討論時,Gerjan van Oosten 回覆我的問題時提到,依據他的了解,對焦距離尺表藍字為 7 3 2的變化是在 K接環 後才有的改變,是否可以確認 Takumar 15 沒有球面鏡版本呢??  雖無法肯定,但至今確實未看過。

另有一種日本網友找到的非球面識別辦法,是由鏡頭光學結構去推斷的,光圈葉後有三片鏡片共六個鏡面,在光圈縮到最小的情況下,以點光源從鏡尾照亮,將會在鏡頭內看見五個凸面反射的光影及一個凹面的反射光影,可能是因為非球面版的鏡尾最後一片是彎曲的凸新月型球面透鏡,會造成最後一個反射光影,也不知我的翻譯與理解是否正確,總之我的鏡頭看起來有五個內反射光影,請自行調整眼睛與光源的角度及遠近以方便觀察,至於我的到底是不是非球面版本,我覺得不重要啦,至少我已擁有了;至於球面鏡版本據說只有四個小反射光影及二個凹面的反射光影,因為球面鏡版後面二個鏡片變更為雙凸透鏡了。

反射的光影如上圖所示,實際看進去有五個,因角度問題只拍到四個。

K 接環後的版本據說僅最初較輕的為非球面鏡,可能因製造技術或成本問題旋即停產,改版之後不論鏡前銘文為 SMC PENTAX 1:3.5 / 15 及 smc PENTAX 1:3.5  15mm 都有球面鏡版本,且光學結構稍異於原本的非球面版,球面鏡版重量較重,鏡身較長,市面上也算是常見。

K 接環可能的分辨方式如下: !!僅供參考!!

鏡前銘文 SMC PENTAX 1:3.5 / 15,對焦距離尺表藍字為 7 4 2者應是非球面鏡,重量較輕約570克以內,據說此版本僅生產了100顆左右,真正稀有的可能是這顆

鏡前銘文 SMC PENTAX 1:3.5 / 15,對焦距離尺表藍字為 7 3 2者應是球面鏡,重量較重約600克,

鏡前銘文 smc PENTAX 1:3.5  15mm,對焦距離尺表藍字為 7 3 2者應是球面鏡,重量較重約600克,

鏡前銘文 smc PENTAX-A 1:3.5  15mm,對焦距離尺表藍字為 7 3 2者應是球面鏡,重量較重約600克,此鏡為 KA 接環,可配合自動機身調控光圈,於數位機身上使用較簡便,雖然光學結構號稱未有改變,但據稱其光學素質較 K 版球面鏡有所提升。

另外若是以日本網友的球面鏡版辨識方法,一是球面版的鏡尾最後一片鏡片可能較非球面版的大,二是在光圈縮到最小的情況下,以點光源從鏡尾照亮,將會在鏡頭內看見四個凸面反射光影及二個凹面反射光影,這是因為球面版的鏡尾最後二片已改版成雙凸球面透鏡,會造成最後二個反射光影,無法認定此法正確與否,我沒有球面版鏡頭可試。

一般來說使用非球面鏡的目的是為了讓鏡頭更為緊湊,使體積重量減少,但其光學設計不見得優於全球面鏡的設計,當然非球面的製造工藝較難,且有助於減少像差及變形,故使用非球面可提升優化光學結構,不過在當時成本應該是較高的,有趣的是使用非球面鏡的 TAKUMAR 15 好像是當時雷同的幾個鏡頭中較為便宜的,但仍是 TAKUMAR 系列中較高貴的。

正如 TAKUMAR 15 用上了非球面,幫助這類的短焦廣角鏡減少像差及變形,明顯的對比是全球面鏡的 S-M-C Takumar 20 就苦於中央的桶狀變形及週邊的枕狀變形。 

  • 與蔡司合作及其由來?

1972年的Photokina,Pentax和Carl Zeiss展示了 15mm f / 3.5 直線超廣角的原型,據說都是使用了Zeiss公司的Erhard Glatzel教授於70年代的設計,兩家的光學設計極為相似,我認為是兩家公司合作設計,一如 28mm f/2 的開發,但蔡司的鏡頭使用球面鏡的方案,而旭光學採用非球面設計,其中一片為混合非球面鏡,對於新技術採用的風險承擔,當時的Asahi Pentax表現得更加積極。

到了1974年,這兩個原型鏡都將投入生產,Pentax發表 SMC TAKUMAR 1:3.5 / 15 與1972年的原型相同使用非球面鏡,而Zeiss發表 Distagon T* 1:3.5 f=15 使用球面鏡設計並多了一片雙凸透鏡(看來內建濾鏡不算在內),且採用了浮動元件,以提高近攝性能。

  • 資料來源相關連結:

https://www.pentaxforums.com/lensreviews/SMC-Takumar---15mm-F3.5.html-基本資料及光學結構

https://lens-db.com/asahi-smc-takumar-15mm-f35-1975/---基本介紹

https://takumarguide.weebly.com/1--35--15-44002.html---部份生產批次及序號

http://kmp.pentaxians.eu/lenses/ultra-wide/---The K-Mount Page三支 K 鏡的介紹

https://www.pentaxforums.com/lensreviews/SMC-Pentax-K-15mm-F3.5-Lens.html---K 環鏡的介紹

https://www.pentaxforums.com/lensreviews/SMC-Pentax-A-15mm-F3.5-Lens.html---A 環鏡的判紹

https://tsugano.ongaeshi.biz/Regular_course/S_html/S_15.htm---日本網友的辨識方法

http://www.ucatv.ne.jp/~tweety/SuperWide/K15/K15_35_e.htm---K 及 A 接環球面鏡的分辨 

http://www.ucatv.ne.jp/~tweety/SuperWide/K15/K15_35_j.htm---日文 K 15 的介紹 

http://www.ucatv.ne.jp/~tweety/Report/Comparison15mm/Comparison15mm.htm---日本PENTAX研究會的辨識方法

http://www.ucatv.ne.jp/~tweety/Report/Comparison15mm/HISTORYofPENTAX15mmLensByNGC.pdf---Pentax 15 的演進歷史

http://www.marcocavina.com/articoli_fotografici/15mm_Zeiss_Pentax/00_pag.htm---15mm光學設計介紹

https://lens-db.com/carl-zeiss-cy-distagon-t-15mm-f35-1975/---Carl-Zeiss-Distagon-15mm的介紹   

https://kajiwara.weebly.com/takumar-1535.html---網友SMC T15的介紹與實拍

http://www.bigeye.url.tw/big5/d_pk15_35.htm---K 環鏡的改造

https://shutter-releasing.blogspot.com/2012/07/smc-pentax-15mm-f35.html---K 環球面鏡版實拍

https://greenenien.blogspot.com/2010/08/smc-pentax-135-15mm_905.html---原野綠的 A 15 介紹與實拍

參觀臺中歌劇院導覽解說 SMC Takumar 15mm Pentax K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