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8

有關M42老鏡頭的光圈記事

M42老鏡多半是手動光圈(廢話),但手動光圈還分多種型式,就時間演進先後,我大致研究推論如下,是沒有實際考證的胡扯,也是一篇不附圖的沒禮冒發文:

一、純手動光圈:
可能是前置光圈環或是後置光圈環,應該都是單環有段的設計(也可能單環無段),有段是為了縮光圈時能默算幾檔光圈,光圈環直接驅動光圈葉,算是較古早的設計,但縮光圈時實際造成光量減少,單眼觀景窗會變暗,拍攝時需縮到預期的光圈大小測光並選擇快門值,再按下快門完成拍攝。這樣的古老單純設計接在現代的數位機身反而沒有縮光圈問題,完全純手動鏡嘛。

二、預設光圈:
通常是前置雙環設計或前置單光圈環,前環用來預設光圈值範圍(可能有段),後環則直接轉動光圈葉(多半無段),前環可能會連動後環,使用上例如將前環設定到f8,那後環就可以從最大光圈無段直接縮到f8,部份老鏡的前環要預設光圈時,需拉上或壓下才能轉到想設定的預設光圈值,部份則是直接轉前環即可設定,有些鏡頭設計更棒,直接進化成單環手動光圈含預設光圈功能,多半也是以拉上或壓下的機關去設定。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拍攝取景時可全開光圈,按快門前再快速轉動後環將光圈縮到預設值,實際上仍是手動光圈,所以接數位機身也可正常使用。

以上鏡頭一般沒後有M42鏡尾頂針。

以下鏡頭開始有M42鏡尾頂針。

三、半自動光圈:
應該多是手動後置單光圈環設計,如Auto-Takumar,光圈葉必須先上弦讓光圈全開,再利用彈簧積蓄力量,在快門擊發的同時,機身頂桿推動鏡尾縮光圈頂針,鏡頭內的彈力瞬間將光圈縮至預設光圈,這類鏡頭在M42底片機上的操作稍嫌麻煩,加上的頂針讓機身可以控制縮光圈,但基本上仍是一種單光圈環手動光圈,所以用在數位機身也沒問題,甚至不必上弦,光圈環直接連動縮收光圈,而且數位機身也不會幫它推鏡尾頂針。現在看來基本上是過渡時期的設計。

四、自動光圈:
所謂自動光圈指的是自動縮到設定的光圈值再重回全開光圈的設計,這類鏡頭多半是後置單光圈環,鏡尾有縮光圈頂針,光圈葉有彈簧撐開所以隨時保持光圈全開,只有測光及拍攝時需要縮光圈,且光圈葉與鏡尾頂針連動,推動頂針就會縮到設定的光圈值大小,隨著頂針推進放鬆光圈葉也跟著縮放,接在M42機身可全開光圈取景,縮光圈測光,按下快門時機身推動鏡尾頂針完成縮光圈曝光,像東德Pentacon寶塔時代有這類鏡頭,有些還加上縮光圈按鈕在鏡身旁,方便手動縮光圈測光及景深預覽,不過這類鏡頭接上數位機身就頭大了點,數位機不會去推頂針啊,所以全程是以最大光圈在拍,怎麼辦呢?就有人發明了有擋環的M42轉接環,直接把頂針壓住,自動頂針就變成全手動光圈了。印象中不少老鏡頭有這類精簡設計。

有頂針的自動光圈鏡頭,在現代為了能在數位機身可正常縮光圈,不少人選擇黏死頂針或改造拆除,我不太認同這種方式,能保留鏡頭原本狀態最好,選擇有擋環的轉接環就可正常使用,真的沒辦法可以在頂針內部套管讓頂針內縮,算是無損的修改方式。

五、自動光圈含M/A切換:
與上述的自動光圈鏡頭構造一樣,但在鏡身尾部會加上M/A切換的開關,所謂M/A為Manual/Auto之分,即手動縮光圈或自動縮光圈,這類的鏡頭幾乎多是後置單光圈環設計,手動狀態下光圈環直接驅動光圈葉縮放,自動狀態下則變成自動光圈鏡頭,因為此類鏡頭提供了M/A切換開關,所以在M42底片機及數位機身皆能正常使用。

六、自動光圈含M/A切換加光圈偶合機構:
除了縮光圈頂針還多了光圈偶合機構,最有名的就是Super-Multi-Coated/SMC Takumar系列了,這類鏡頭得以全開光圈測光,因為鏡頭與機身有了訊息傳遞,甚至可以光圈先決自動曝光,自動光圈鏡已可全開光圈取景,但全開光圈測光的前題是機身要知道鏡頭目前的光圈值是多少,在M42機鏡的末期,出現了不少力挽狂瀾的自動曝光機身,利用光圈值偶合機構,讓鏡頭光圈值與機身有了聯絡,達成了全開光圈測光、不但方便全開光圈取景兼測光,且按下快門自動縮光圈,進而讓機身擁有光圈先決的自動曝光模式,本質上仍是手動鏡,但功能上已接近現代新鏡頭設計,可惜M42接環後繼無力,在各家卡口式接環誕生後,M42機鏡最後還是走入歷史的洪流之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