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Ford Tierra RS 2.0為例,里程約55000不到,但距上次保養半年了,查了一下目前可能需要檢查的有:節氣門清潔、空氣濾芯、怠速抖動、點火正時、皮帶檢查、油泵及濾網、燃油濾清器、活性碳罐、自排油更換及濾網檢查更換、剎車系統、傳動軸、防塵罩、底盤等。
以Toyota Corona 1.6為例,查了一下目前可能需要檢查的有: 噴油嘴、油泵及濾網、燃油濾清器、燃油蒸汽控制閥檢查、活性碳罐檢查等燃油系統及剎車油檢查更換等。
一輛車維修項目眾多,概略整理一下可能的維修項目:
分電盤
高壓線
汽油泵
正時惰輪
節氣門清潔
燃燒室積碳清潔
搖臂蓋墊片、油封
火星塞墊圈
水泵浦
水箱更換
噴油嘴清潔
時規蓋
進氣軟管
電瓶
皮帶
節溫器更換
發電機
油箱蓋
PCV閥
2011-10-21
2011-10-18
台中附近的殺肉場
找到一些台中附近的殺肉場,資料不全,都還未去過,陸續更新。
國眾汽材 0422550067 0427050067 台中市西屯區西林巷5號
大里汽機車資源回收廠 0424075858 台中市大里區中投西路三段161號
展誠 0424062416 0800588388 台中市大里區德芳路500號 大里路500號
詠椿 0422656196 台中市南區大慶街二段49之50號1樓
台一 0424733790 台中市大忠南街295巷5號
國眾汽材 0422550067 0427050067 台中市西屯區西林巷5號
大里汽機車資源回收廠 0424075858 台中市大里區中投西路三段161號
展誠 0424062416 0800588388 台中市大里區德芳路500號 大里路500號
詠椿 0422656196 台中市南區大慶街二段49之50號1樓
台一 0424733790 台中市大忠南街295巷5號
2011-09-22
前陣子跑了不少車行
前陣子花了些時間開始整理一下Corona,入手一年多,找了不少有名氣的店家,處理了一些項目如下:
1、正時皮帶、時規惰輪、搖臂蓋墊片、水泵浦等,店家處理得不錯,但仍有些管線沒接回,我自行處理,另皮帶外蓋當時沒換,店家幫我留用但裝回時會磨到,店家要我別在意,這件事的處理上不太滿意,最後我還是換了,不過是找另一家處理了。
2、隔熱紙,是連同前擋風玻璃一起換的,這次找的店家讓我十分不滿,下次不會再去。
3、冷氣檢查,之前找我常去的老店,但想叫我換壓縮機,我就再去找了崑兢機械問問,老闆覺得可以再撐一陣,只幫我加了冷媒油收工。
小心得:我覺得施工過程真的很重要,目前還在尋找我看得過的店家。
1、正時皮帶、時規惰輪、搖臂蓋墊片、水泵浦等,店家處理得不錯,但仍有些管線沒接回,我自行處理,另皮帶外蓋當時沒換,店家幫我留用但裝回時會磨到,店家要我別在意,這件事的處理上不太滿意,最後我還是換了,不過是找另一家處理了。
2、隔熱紙,是連同前擋風玻璃一起換的,這次找的店家讓我十分不滿,下次不會再去。
3、冷氣檢查,之前找我常去的老店,但想叫我換壓縮機,我就再去找了崑兢機械問問,老闆覺得可以再撐一陣,只幫我加了冷媒油收工。
小心得:我覺得施工過程真的很重要,目前還在尋找我看得過的店家。
2011-06-13
永諾 YN560單點手動閃燈操作使用小筆記
YONGNUO永諾 YN560單點手動閃燈操作使用小筆記
色溫 5600K
閃光燈時間 1/200秒~1/20000秒
閃燈公式 GN=f x d
一般閃燈指數@ISO 100 50mm(各家在所焦段不一)
YN560 GN58 @ISO 100 105mm(不知有無灌水)
變焦範圍 24、28、35、50、70、80、105mm(中畫幅系統?說明書上寫的)
輸出功率 1/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共八檔,每檔又可微調 -3~0~+4等八階,每階1/8ev。
不同焦距範圍的閃光指數(ISO 100)
假設鏡頭焦段50mm,光圈欲設4,主體物距6公尺,則需指數4X6=24來打亮,所以選1/2檔來曝光。
ISO 100時以35mm為例,f4、f5.6及f8時的閃燈最大距離表
沒有A檔比較麻煩,要靠經驗。
當主燈適合慢拍,拍活動則需以輸出功率抓個大概,不容易算得快又準。
當補光離閃則是好選擇,可微調檔位多,觸發靈敏,回電快。
色溫 5600K
閃光燈時間 1/200秒~1/20000秒
閃燈公式 GN=f x d
一般閃燈指數@ISO 100 50mm(各家在所焦段不一)
YN560 GN58 @ISO 100 105mm(不知有無灌水)
變焦範圍 24、28、35、50、70、80、105mm(中畫幅系統?說明書上寫的)
輸出功率 1/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共八檔,每檔又可微調 -3~0~+4等八階,每階1/8ev。
不同焦距範圍的閃光指數(ISO 100)
比 | 除數 | 14mm | 24mm | 28mm | 35mm | 50mm | 70mm | 80mm | 105mm |
1/1 | 1 | 15 | 28 | 30 | 39 | 42 | 50 | 53 | 58 |
1/2 | 1.41 | 10.6 | 19.8 | 21.2 | 27.6 | 29.7 | 35.4 | 37.5 | 41 |
1/4 | 2 | 7.5 | 14 | 15 | 19.5 | 21 | 25 | 26.5 | 29 |
1/8 | 2.83 | 5.3 | 9.9 | 10.6 | 13.7 | 14.8 | 17.7 | 18.7 | 20.5 |
1/16 | 4 | 3.8 | 7 | 7.5 | 9.7 | 10.5 | 12.5 | 13.3 | 14.5 |
1/32 | 5.66 | 2.7 | 4.9 | 5.3 | 6.9 | 7.4 | 8.8 | 9.4 | 10.3 |
1/64 | 8 | 1.9 | 3.5 | 3.8 | 4.9 | 5.3 | 6.3 | 6.6 | 7.3 |
1/128 | 11.31 | 1.3 | 2.5 | 2.7 | 3.5 | 3.7 | 4.4 | 4.7 | 5.1 |
假設鏡頭焦段50mm,光圈欲設4,主體物距6公尺,則需指數4X6=24來打亮,所以選1/2檔來曝光。
ISO 100時以35mm為例,f4、f5.6及f8時的閃燈最大距離表
檔位 | 35mm F4 | 35mm F5.6 | 35mm F8 |
1/1 | 9.75M | 6.96M | 4.88M |
1/2 | 6.9M | 4.93M | 3.45M |
1/4 | 4.88M | 3.84M | 2.44M |
1/8 | 3.43M | 2.45M | 1.71M |
1/16 | 2.43M | 1.73M | 1.21M |
1/32 | 1.73M | 1.23M | 0.86M |
1/64 | 1.23M | 0.88M | 0.61M |
1/128 | 0.88M | 0.63M | 0.44M |
沒有A檔比較麻煩,要靠經驗。
當主燈適合慢拍,拍活動則需以輸出功率抓個大概,不容易算得快又準。
當補光離閃則是好選擇,可微調檔位多,觸發靈敏,回電快。
2011-04-22
Pentax K10D 反光板傾斜調整延壽計畫及工程模式調焦
我手上的 K10D 是 PFC 版友出清,我接手過來的,網友有說明快門數稍高,但當時價格合宜我也就高興入手了,經網海探索,我手上這序號 23xxxxx 的機子,聽聞是較少出包的,能有什麼問題呢?就反光板傾斜啦!
在大陸此問題曾被視為瑕疵而引發一些維權行動,在咱們這好像大家不覺得有那麼嚴重,一點點傾斜機身仍可正常工作,其實我手上另一部 *istD 的反光板也有點傾斜了,可是我覺得對焦還是 OK 的,先不管兩者機身是否有材質差異,但兩部都是反光板單邊支撐的構造,理論上老化後有可能會造成反光板傾斜。(所以後來的機身都是雙支撐的)
可能有部份 K10D 因材質或品管因素,使得問題提早發生,所以才引起討論,無論如何,隨著機身世代老去,此問題也就淡化,原本我入手 K10D 時,曾簡單測過移焦,並目視反光板情形,當時覺得都算正常,隨著使用日長,機身漸漸老化,我發現接 FA31 時偶不合焦,且反光板出現一高一低的情形(不嚴重),才讓我想起此一問題,並著手找尋解決方案。
如何檢查反光板傾斜:
用手將反光板舉升,若反光板一邊接觸海綿時,另一邊仍有空隙,則反光板已有變形傾斜。
對岸同胞們有的反光板傾斜嚴重的,會施以矯正,但我個人覺得變形已經造成,如果扭曲反光板矯正過頭,會使反光鏡受力破裂,或使黏膠分離,造成與 C 家相同的噴反光鏡秘技,這樣實在得不償失。
此時的最佳方案是買台 K5 吧!可是無奈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財政不支持,那我就來做些小手工藝,不然怎會有此篇廢文產生呢!
單支撐不優,那來個雙支撐吧!說得容易,可反光鏡室的另一邊沒預留孔位,所以有難度。
不過我仍看過有人做出了雙支撐,網址如下:
http://www2.xitek.com/exchange/showexchange.php?ex_threadid=200944
我想不透他如何改出來的,改得很有原廠的 fu,別告訴我那只是黏上去的。
這位網友改的是gx10機身,那個雙支撐有如原廠構造。(點選看照片)
這張更清楚,真乃神人也,外觀一拜啊!此改機手藝令人讚歎。(點選看照片)
小的自信無此能奈,只能謀求其他土砲改裝式樣,而改裝方式對岸同志們已然發表過,就是把反光板另一邊用物品墊高當支撐。
經對岸同胞們的實驗,支撐物置於左下角不會影響成像,所用材料則因人而異,有熱融膠棒、塑膠、鞋墊等,我當時一直苦思用何材料製作,需有彈性又不易變形,施工容易且取得方便,在一次五金採購的行程中,我找到了可行的方案;前陣子抽空到臺中市建國市場買空壓機的接頭,買完後逛了一下五金街,看到一間專賣工業用橡膠的材料行,便進去找了一下,找到了薄型的橡膠墊片,隨手買了幾片如下圖所示:
有彈性不易變形,有背膠好施工,而且是黑色的,來試試吧!
所需工具:美工刀、雙面膠、游標卡尺。
施工方式:兩片疊合,中間以多層雙面膠墊至所需高度,切割造型,底部及側面黏上雙面膠,分別與反光鏡室的左下角絨毛底及側壁黏合,如下圖:
橡膠與壁面切齊,長度不必太長,尾段我以斜切造型如下圖:
消光黑單出斜管土砲式樣登場。(雙面膠有些白白的,請拿黑筆自行塗裝)
如此看來,有平了吧!墊著不會歪了吧!(工商服務:那兩個接點常被M42老鏡劃傷,請服用近代或類近代轉接環)
補強部份,頭段部份加上 AB 膠,以免橡膠脫落打到快門,經「目測」及「膝蓋」估算,一定不會掉,掉了你買一台 K5 送我。
其實我有用游標卡尺量了一下水平,可是我的游標卡尺精度低,而且反光鏡室像是「測不準的黑洞」,就當作是有準了,有完成一樁心願便是,有沒有真精準不知道,只能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進地下工廠維修完成,即日起保固失效。(反光板:我回不去了!)
接著,進工程模式調整對焦。
我的機身目前韌體1.31版,以記事本建立MODSET.TXT於SD根目錄, 鍵入 [OPEN_DEBUG_MENU] Enter 存ANSI格式檔,關機置入SD卡,SD艙門不關開相機電源,LCD出現Debug mode, 設EN啟動工程模式,即可至選單找到AF TEST進行對焦調整。
調焦重點:
AF area test 說明:此設定有 0 1 2 3 四個設定值,模式2時無法對直線合焦,模式3時無法對橫線合焦,0與1模式則對直、橫皆可合焦,但1模式會顯示兩以上合焦點(工程模式下),0模式只顯示一個合焦點,估算0是預設值,但也有人預設為1,0與1我分不出差別,建議設為0。
目前機身改用 K3 裂像屏,在反光板加工後,Focus Corr調焦設定為預設 000的狀態下,以大光圈手動鏡測試各個對焦點(K10D共十一點),裂像合焦時,合焦顯示加嗶嗶,成像結果亦是合焦,即此機對焦系統應是回復到準確正常了,且感覺 K3 對焦屏厚度與原廠屏不同,似乎於對焦精準影響不大。(以上無精準實驗證明,僅是我的推論)
接著測試自動鏡頭,以大光圈定焦為主:31、50、77、85等,僅 31 有後移,情形時好時壞,尚在測試中,懷疑是鏡頭本身移焦問題,頭痛中。
我手上變焦都是小光圈,怎麼測大概都能合焦,之前反光板不正時也能合焦無誤,猜測對焦系統的誤差容忍大,或是如 kent 兄所言:「移焦..是正常的..,準焦..才是異常..。」,而且變焦鏡因為光圈較小,景深夠深,怎麼拍都會清楚吧,唉!
參考網頁:
1、新手购买K10D倾斜测试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讨论专帖。
2、PFC中的K10D工程模式介紹。
3、Debug mode AF area test 說明。
4、有關測焦 移焦 與 DIY調焦相關文章的整裡。
在大陸此問題曾被視為瑕疵而引發一些維權行動,在咱們這好像大家不覺得有那麼嚴重,一點點傾斜機身仍可正常工作,其實我手上另一部 *istD 的反光板也有點傾斜了,可是我覺得對焦還是 OK 的,先不管兩者機身是否有材質差異,但兩部都是反光板單邊支撐的構造,理論上老化後有可能會造成反光板傾斜。(所以後來的機身都是雙支撐的)
可能有部份 K10D 因材質或品管因素,使得問題提早發生,所以才引起討論,無論如何,隨著機身世代老去,此問題也就淡化,原本我入手 K10D 時,曾簡單測過移焦,並目視反光板情形,當時覺得都算正常,隨著使用日長,機身漸漸老化,我發現接 FA31 時偶不合焦,且反光板出現一高一低的情形(不嚴重),才讓我想起此一問題,並著手找尋解決方案。
如何檢查反光板傾斜:
用手將反光板舉升,若反光板一邊接觸海綿時,另一邊仍有空隙,則反光板已有變形傾斜。
對岸同胞們有的反光板傾斜嚴重的,會施以矯正,但我個人覺得變形已經造成,如果扭曲反光板矯正過頭,會使反光鏡受力破裂,或使黏膠分離,造成與 C 家相同的噴反光鏡秘技,這樣實在得不償失。
此時的最佳方案是買台 K5 吧!可是無奈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財政不支持,那我就來做些小手工藝,不然怎會有此篇廢文產生呢!
小小DIY的重點在於:
1、反光板放下時,能保持水平,使對焦光路能正常運作,也讓反光板得到合適的支撐。
2、在反光板水平狀態下,使各個對焦點回到預設的精準度,尤其是左右兩旁最邊緣對焦點。
3、傾斜不嚴重的反光鏡就別去動它了,或許加上兩邊支撐後,過陣子會再變形回來。
3、傾斜不嚴重的反光鏡就別去動它了,或許加上兩邊支撐後,過陣子會再變形回來。
單支撐不優,那來個雙支撐吧!說得容易,可反光鏡室的另一邊沒預留孔位,所以有難度。
不過我仍看過有人做出了雙支撐,網址如下:
http://www2.xitek.com/exchange/showexchange.php?ex_threadid=200944
我想不透他如何改出來的,改得很有原廠的 fu,別告訴我那只是黏上去的。
這位網友改的是gx10機身,那個雙支撐有如原廠構造。(點選看照片)
這張更清楚,真乃神人也,外觀一拜啊!此改機手藝令人讚歎。(點選看照片)
小的自信無此能奈,只能謀求其他土砲改裝式樣,而改裝方式對岸同志們已然發表過,就是把反光板另一邊用物品墊高當支撐。
經對岸同胞們的實驗,支撐物置於左下角不會影響成像,所用材料則因人而異,有熱融膠棒、塑膠、鞋墊等,我當時一直苦思用何材料製作,需有彈性又不易變形,施工容易且取得方便,在一次五金採購的行程中,我找到了可行的方案;前陣子抽空到臺中市建國市場買空壓機的接頭,買完後逛了一下五金街,看到一間專賣工業用橡膠的材料行,便進去找了一下,找到了薄型的橡膠墊片,隨手買了幾片如下圖所示:
有彈性不易變形,有背膠好施工,而且是黑色的,來試試吧!
所需工具:美工刀、雙面膠、游標卡尺。
施工方式:兩片疊合,中間以多層雙面膠墊至所需高度,切割造型,底部及側面黏上雙面膠,分別與反光鏡室的左下角絨毛底及側壁黏合,如下圖:
橡膠與壁面切齊,長度不必太長,尾段我以斜切造型如下圖:
消光黑單出斜管土砲式樣登場。(雙面膠有些白白的,請拿黑筆自行塗裝)
如此看來,有平了吧!墊著不會歪了吧!(工商服務:那兩個接點常被M42老鏡劃傷,請服用近代或類近代轉接環)
補強部份,頭段部份加上 AB 膠,以免橡膠脫落打到快門,經「目測」及「膝蓋」估算,一定不會掉,掉了你買一台 K5 送我。
其實我有用游標卡尺量了一下水平,可是我的游標卡尺精度低,而且反光鏡室像是「測不準的黑洞」,就當作是有準了,有完成一樁心願便是,有沒有真精準不知道,只能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進地下工廠維修完成,即日起保固失效。(反光板:我回不去了!)
接著,進工程模式調整對焦。
我的機身目前韌體1.31版,以記事本建立MODSET.TXT於SD根目錄, 鍵入 [OPEN_DEBUG_MENU] Enter 存ANSI格式檔,關機置入SD卡,SD艙門不關開相機電源,LCD出現Debug mode, 設EN啟動工程模式,即可至選單找到AF TEST進行對焦調整。
調焦重點:
1、AF area test 建議設定為0。
2、Focus Corr 為調焦設定,焦點前移請減其值,焦點後移請加其值。
3、可惜的是 k10D 機身工模調焦僅一組設定,不能依鏡頭登錄不同數據。
AF area test 說明:此設定有 0 1 2 3 四個設定值,模式2時無法對直線合焦,模式3時無法對橫線合焦,0與1模式則對直、橫皆可合焦,但1模式會顯示兩以上合焦點(工程模式下),0模式只顯示一個合焦點,估算0是預設值,但也有人預設為1,0與1我分不出差別,建議設為0。
目前機身改用 K3 裂像屏,在反光板加工後,Focus Corr調焦設定為預設 000的狀態下,以大光圈手動鏡測試各個對焦點(K10D共十一點),裂像合焦時,合焦顯示加嗶嗶,成像結果亦是合焦,即此機對焦系統應是回復到準確正常了,且感覺 K3 對焦屏厚度與原廠屏不同,似乎於對焦精準影響不大。(以上無精準實驗證明,僅是我的推論)
接著測試自動鏡頭,以大光圈定焦為主:31、50、77、85等,僅 31 有後移,情形時好時壞,尚在測試中,懷疑是鏡頭本身移焦問題,頭痛中。
我手上變焦都是小光圈,怎麼測大概都能合焦,之前反光板不正時也能合焦無誤,猜測對焦系統的誤差容忍大,或是如 kent 兄所言:「移焦..是正常的..,準焦..才是異常..。」,而且變焦鏡因為光圈較小,景深夠深,怎麼拍都會清楚吧,唉!
參考網頁:
1、新手购买K10D倾斜测试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讨论专帖。
2、PFC中的K10D工程模式介紹。
3、Debug mode AF area test 說明。
4、有關測焦 移焦 與 DIY調焦相關文章的整裡。
2011-04-07
曾經作為M42鏡頭專用的數位單眼
原本我的M42專用數位單眼一直是PENTAX的APS-C機身,但前陣子C家的135機身價格已降至我認為可以接受的範圍,於是就收了一台5D來玩,何年何月P家才能有數位135片幅機身呢?唉!
C家的操作我覺得不順手,顏色直出也不滿意,第一次對機身調整發色,功能沒啥問題,反光板會打的照打,考慮磨板中,還預計購入觀景窗放大器、對焦屏、M42合焦晶片轉接環。
以手動對焦來說,我想最合用的,應該是裂像對焦屏,不過這台機身原廠沒出專用的裂像屏!
只有超精細磨砂對焦屏,所以我找了一片來試,不過觀景窗的亮度降低了些,最好用的算是合焦晶片轉接環,我買了一組六代的,個人覺得合焦蠻準的,但螺牙精度普通,景深尺表常不能置中。
目前鏡頭打板測試中:
會打板的鏡頭:
SMCT 20/4.5
ST 28/3.5
CZJ 80/1.8
Enna 35/3.5
不打板的鏡頭:
SMCT 17/4
SMCT 135/2.5
SMCT 135/3.5
Jupiter-9 85/2
Helios 44m 58/2
沒多久我還是把5D給賣了,用不慣C家的系統,繼續等待 PENTAX 的135片幅數位單眼。
對焦屏尺寸規格
我是PENTAX的使用者,記錄搜尋到的P家用的對焦屏尺寸規格,恐有錯誤,陸續改正中。
印象中,
istD Ds Ds2 DL DL2 K10D K20D使用同尺寸的對焦屏,
K100D K100Ds K110D K200D Km Kx Kr使用同尺寸的對焦屏,
K7 K5使用同尺寸的對焦屏,
K10D 厚1.42mm
K20D 25.1mmx17.5mmx1.4mm
K100Ds 26.1mmx17.8mmx1.4mm
KM 2.6 x 1.8 cm
Nikon K3 厚1.5mm
X300 36.5x24.6x1.4mm
X700 36.5x24.5x1.45mm
5D 37.5x24.84x1.44mm 35.8x23.9mm
對焦屏相關網頁
http://www.focusingscreen.com/
http://huigechan.blogspot.com/
http://www.flickr.com/photos/pentaxtech/sets/72157603885748602/detail/
http://www.four-thirds.cn/forum/thread-40020-1-241.html
http://news.photo611.net/article/17/Article4155_1.htm
印象中,
istD Ds Ds2 DL DL2 K10D K20D使用同尺寸的對焦屏,
K100D K100Ds K110D K200D Km Kx Kr使用同尺寸的對焦屏,
K7 K5使用同尺寸的對焦屏,
K10D 厚1.42mm
K20D 25.1mmx17.5mmx1.4mm
K100Ds 26.1mmx17.8mmx1.4mm
KM 2.6 x 1.8 cm
Nikon K3 厚1.5mm
X300 36.5x24.6x1.4mm
X700 36.5x24.5x1.45mm
5D 37.5x24.84x1.44mm 35.8x23.9mm
對焦屏相關網頁
http://www.focusingscreen.com/
http://huigechan.blogspot.com/
http://www.flickr.com/photos/pentaxtech/sets/72157603885748602/detail/
http://www.four-thirds.cn/forum/thread-40020-1-241.html
http://news.photo611.net/article/17/Article4155_1.ht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