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將這捲底片拍完了,這次也試著請金霏林幫我掃描,看來Noritsu的沖掃效果不錯,自己掃實在太慢了,而且這捲過期片還原得不錯,顏色我覺得還蠻順眼的,順道也試一下Picasa網路相簿的連結。
#1
在等燒金紙時拍的,老婆也入鏡了。
#2
萬和宮整修過了,我不記得何時開始有這面牆的。
#3
小時候在家鄉的廟中看到這些不知如何稱呼的器具,總是不全的,而且握筆的那一根我總覺得在多拉A夢裡看過...
連結出得來,可是有些麻煩....
專題網頁
▼
2007-08-23
2007-08-11
啟用封存的老手機-OT221
這支手機是當年我當兵時辦的,印象中是當時第一支中文介面手機之類的...Not sure.這是一支阿爾卡特 OneTouch 系列的 OT221,那時對 ALCATEL 完全不熟,不過用過之後,我的下一支手機也是 ALCATEL(OT735),這支舊的就被我封存起來了,沒賣掉也沒丟掉,這些天整理時又被我看到了,那就再啟用幾天玩玩好了! 老婆常說我是個愛「撿寶」的人,她所謂的「撿寶」其實是撿破爛的同意詞。所以我常撿一些他人沒在用、沒有用、沒人用的老東西,我喜歡這些東西在我手上「重生」的感覺,我修過不少小東西,有些其實只是一點點小故障,整理後還是非常好用!所以我收集一些老相機、老鏡頭、舊電腦零件、舊手機等物品,其實有些80年代、90年代到千禧年初期的各類產品,都還蠻耐用的,相較之下,現代不少產品則是擁有精確之「過保就壞」的神奇功能。 我覺得網路二手拍賣真是一件網路時代重大貢獻,有些東西買二手品真的是經濟實惠,家中不用東西拍賣出去也是資源再利用的好方法。
2007-08-01
Takumar的由來與收藏
在 PFC 上有不少玩老鏡的同好,而 PENTAX 的 M42 鏡頭一直是大家的最愛,這些 TAKUMAR 鏡頭時至今日,不少仍是生龍活虎地在各位手上服役,足見當時精湛的工藝技術。全系列的TAKUMAR鏡頭自1952年生產至1975年。
TAKUMAR 的命名,是由當時旭光學( PENTAX 的前身)的第二任社長松本三郎所命名的,是為了向他的叔父「梶原琢磨Takuma Kajiwara」致敬而取的,梶原琢磨是著名的日籍赴美攝影師,他也是柯達的創始人喬治·伊士曼先生的摯友,「琢磨」二字的拼音即為 takuma ,所以各位手上的 TAKUMAR 可都是精雕細琢的!
小弟的手上收了一些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就讓我小小地展示一下,也記念這一系列甘冒剁手,堅持下去的成果:
24mm/3.5
28mm/3.5
35mm/2
35mm/3.5
50mm/1.4
50mm/4
55mm/1.8
55mm/2
85mm/1.8
100mm/4
105mm/2.8
120mm/2.8
135mm/2.5
135mm/3.5
150mm/4
200mm/4
300mm/4
圖多勿怪,攝例後補!
TAKUMAR 的命名,是由當時旭光學( PENTAX 的前身)的第二任社長松本三郎所命名的,是為了向他的叔父「梶原琢磨Takuma Kajiwara」致敬而取的,梶原琢磨是著名的日籍赴美攝影師,他也是柯達的創始人喬治·伊士曼先生的摯友,「琢磨」二字的拼音即為 takuma ,所以各位手上的 TAKUMAR 可都是精雕細琢的!
小弟的手上收了一些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就讓我小小地展示一下,也記念這一系列甘冒剁手,堅持下去的成果:
24mm/3.5
28mm/3.5
35mm/2
35mm/3.5
50mm/1.4
50mm/4
55mm/1.8
55mm/2
85mm/1.8
100mm/4
105mm/2.8
120mm/2.8
135mm/2.5
135mm/3.5
150mm/4
200mm/4
300mm/4
圖多勿怪,攝例後補!
老相機的 PX625 電池降壓轉接器 DIY - PX625 Battery Adapter DIY
那天和網友交易鏡頭時聊了一下老機使用,他也是老相機的愛好者,之前 Pentax 的輝煌歷史,恐怕是現在的我們無法想像的,只有透過老相機的使用我們才能感受到,這樣的工藝精品帶給自己的感動。但是老相機的測光表,隨著水銀電池舊型號的停產,讓人空有機身,卻無法方便地使用,所以小弟提供一下自己 DIY 的方式,讓各位可以用現代買得到的電池來轉接替代。
電池問題,除了型式、造形的改變,還有電壓的小差異,雖然有人說差那零點幾福特是沒有影響的,但實際上在某些相機可能會有誤差,或許可參考我的簡單說明來調整。另外則可參考以下做法來自製降壓轉接器。
舊的 PX625 是 1.35V ,有 SP-F 的同好都知道,這東西已停產不可得,只買得到造型一樣的 PX625A/ 1.5V 的鹼性電池,小弟在參考了一些網站後,自製了以下轉接環:
所需工具、材料:
合適的塑膠環、二極體 1N4148、LR44 電池、塑膠片、快乾膠、鑽子(小電鑽)、尖嘴鉗、電工膠(施敏打硬)等..
(圖多請耐心等一下)
愛機與轉接器。
用便宜好找的LR44就可以了。
二極體加上施敏打硬絕緣,使用很安全。
二極體的接腳直接利用當接點,中間則用塑膠片隔開。
各方位視圖一。
各方位視圖二。
各方位視圖三。
各方位視圖四,可見向外的接腳。
各方位視圖五,可見向內的接腳
以上的原理為:將 LR44 的正極接上二極體(有方向性),因二極體的順向電壓會產生微小的降壓,便將原本 1.5V 降至 1.35V 左右。
實測如下:
原來的LR44電壓。
轉接後的電壓。
以上如果你覺得很煩麻,沒關係,還是有花多點小錢的解決辦法,如下:
這是我去日本時買的 MR-9 轉接器,用 SR43 或 LR43 電池,在台灣可於網路上找某間相機行代訂,不過我自己實測 MR-9 的降壓實在不明顯。
最後是為了拍這些小東西,我的小數相只好自製近攝鏡,博君一笑的小道具!
未接前數相最大放到這種大小,能看嗎!
套桶是原廠的,鏡片是夜市的放大鏡。
膠帶橡皮筋固定大法。
質感沒有,方便救急,出門在外的好伙伴!
接上後可以放大到此地步。
希望以上對玩老相機的各位有所幫助,雖然玩 M42 鏡頭的同好實屬小眾,所擁有的也不見得是什麼星鏡、名機,可是老東西能在你的手上發光,也是值得令人執著的好事情!本文為本人發表於PFC,增貼於自己的Blog。
電池問題,除了型式、造形的改變,還有電壓的小差異,雖然有人說差那零點幾福特是沒有影響的,但實際上在某些相機可能會有誤差,或許可參考我的簡單說明來調整。另外則可參考以下做法來自製降壓轉接器。
舊的 PX625 是 1.35V ,有 SP-F 的同好都知道,這東西已停產不可得,只買得到造型一樣的 PX625A/ 1.5V 的鹼性電池,小弟在參考了一些網站後,自製了以下轉接環:
所需工具、材料:
合適的塑膠環、二極體 1N4148、LR44 電池、塑膠片、快乾膠、鑽子(小電鑽)、尖嘴鉗、電工膠(施敏打硬)等..
(圖多請耐心等一下)
愛機與轉接器。
用便宜好找的LR44就可以了。
二極體加上施敏打硬絕緣,使用很安全。
二極體的接腳直接利用當接點,中間則用塑膠片隔開。
各方位視圖一。
各方位視圖二。
各方位視圖三。
各方位視圖四,可見向外的接腳。
各方位視圖五,可見向內的接腳
以上的原理為:將 LR44 的正極接上二極體(有方向性),因二極體的順向電壓會產生微小的降壓,便將原本 1.5V 降至 1.35V 左右。
實測如下:
原來的LR44電壓。
轉接後的電壓。
以上如果你覺得很煩麻,沒關係,還是有花多點小錢的解決辦法,如下:
這是我去日本時買的 MR-9 轉接器,用 SR43 或 LR43 電池,在台灣可於網路上找某間相機行代訂,不過我自己實測 MR-9 的降壓實在不明顯。
最後是為了拍這些小東西,我的小數相只好自製近攝鏡,博君一笑的小道具!
未接前數相最大放到這種大小,能看嗎!
套桶是原廠的,鏡片是夜市的放大鏡。
膠帶橡皮筋固定大法。
質感沒有,方便救急,出門在外的好伙伴!
接上後可以放大到此地步。
希望以上對玩老相機的各位有所幫助,雖然玩 M42 鏡頭的同好實屬小眾,所擁有的也不見得是什麼星鏡、名機,可是老東西能在你的手上發光,也是值得令人執著的好事情!本文為本人發表於PFC,增貼於自己的Blog。
我的M42機身小隊
收集這些老相機有些日子了,想說為他們拍張合照吧,這些老的螺口機,都算是當年的工藝精品,時至今日在我手上仍能拍出不錯的照片,不得不佩服當時製造的用心與巧思,以下這些至今都還是機件正常,測光精準,這些機種也算是一時之選啊!改天再為他們一一介紹。
前排:M42手動機的王者,也是我本家的收藏,PENTAX SP-F + Super-Multi-Coated 1:1.4/50,全開光圈測光,TTL測光的第一名機,手感極佳,電池停產,可參考小弟在PFC的文章解決。或此部落格裡的連結:老相機的PX625電池轉接器。
此外,我也為 PENTAX SP-F 編寫了一篇介紹:我的 PENTAX SP-F 說明書
二排左:M42手動機的旗鑑,算是未代集大成之作,CHINON CEⅡ MEMOTRON + Carl Zeiss MC 1:2.4/35,可接所有有頂針的M42鏡頭光圈優先曝光,有重複曝光,景觀窗遮廉、曝光補嘗和記憶,功能十分全面!
此外,我也為 CHINON CEⅡ 編寫了一篇介紹:CHINON CE2 MEMOTRON 小介紹
二排右:M42微距鏡的首選,FUJICA ST701 + Fujinon 1:1.8/55,非常明亮的裂像對焦屏,方便的縮光圈測光,僅電池停產難找,但我已找出解決方案。
三排左:M42老德機的代表,PRAKTICA MTL5B + Pentacon MC 1:1.8/50,特別的快門位置,經典古樸的機身造型,有力而響亮的快門聲,頗有趣味的一部相機。
三排右:M42手動機的精華,FUJICA ST801 + EBC Fujinon 1:1.8/55,富士的全光圈測光的頂級機,高達1/2000的快門速度(當時最快),LED的測光指示,大而明亮的裂像對焦屏,這傢伙使得我也收了二顆EBC和他同樂。
以上簡述一下小弟的收藏,日後再將各機的資料各別編輯吧。
前排:M42手動機的王者,也是我本家的收藏,PENTAX SP-F + Super-Multi-Coated 1:1.4/50,全開光圈測光,TTL測光的第一名機,手感極佳,電池停產,可參考小弟在PFC的文章解決。或此部落格裡的連結:老相機的PX625電池轉接器。
此外,我也為 PENTAX SP-F 編寫了一篇介紹:我的 PENTAX SP-F 說明書
二排左:M42手動機的旗鑑,算是未代集大成之作,CHINON CEⅡ MEMOTRON + Carl Zeiss MC 1:2.4/35,可接所有有頂針的M42鏡頭光圈優先曝光,有重複曝光,景觀窗遮廉、曝光補嘗和記憶,功能十分全面!
此外,我也為 CHINON CEⅡ 編寫了一篇介紹:CHINON CE2 MEMOTRON 小介紹
二排右:M42微距鏡的首選,FUJICA ST701 + Fujinon 1:1.8/55,非常明亮的裂像對焦屏,方便的縮光圈測光,僅電池停產難找,但我已找出解決方案。
三排左:M42老德機的代表,PRAKTICA MTL5B + Pentacon MC 1:1.8/50,特別的快門位置,經典古樸的機身造型,有力而響亮的快門聲,頗有趣味的一部相機。
三排右:M42手動機的精華,FUJICA ST801 + EBC Fujinon 1:1.8/55,富士的全光圈測光的頂級機,高達1/2000的快門速度(當時最快),LED的測光指示,大而明亮的裂像對焦屏,這傢伙使得我也收了二顆EBC和他同樂。
以上簡述一下小弟的收藏,日後再將各機的資料各別編輯吧。
曝光值(EV)
EV是Exposure Value的縮寫,
曝光有三項要素:
一、底片速度(ISO)。
二、光圈大小。
三、快門速度。
曝光有三項要素:
一、底片速度(ISO)。
二、光圈大小。
三、快門速度。
光圈 快門\ | 1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32 |
8s | -3 | -2 | -1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4s | -2 | -1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2s | -1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s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4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8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15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30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0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125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250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500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1/1000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1/200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1/4000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1/8000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改Blog的名稱再出發
自從讀了研究所,好一陣子沒在此更新文章了,現在研究所畢業了,也該開始記錄一下日常點滴,為自己留下些許回憶吧。這兒的介面變得很不錯的樣子,所以想再來開始使用,也把一些舊文轉貼過來。
焦平面快門同步速度的意思
焦平面快門同步速度:
不論是橫移的布簾式快門或是縱移的金屬式快門,都是由前、後兩個簾幕構成的,當按下快門時,第一簾幕先移動,隨之第二簾幕才跟著移動,並與第一簾幕形成一固定距離的縫隙,此縫隙掃過底片而完成感光的動作,縫隙的寬窄決定了快門速度的時間長短。
在較低速快門時,第一簾幕瞬間移到盡頭時,第二簾幕還不會開始移動,此時會有一段時間軟片面會完全接受到光線的曝光,即快門完全的開啟,如同按B快門一 樣的「全開」狀態;在高速的快門時,就不會有快門「全開」的時刻,前、後兩簾幕會形成一個縫隙掃過軟片面,因為閃燈發光的時間很短(千分之幾秒或萬分之幾 秒、1/1000~1/40000),若在高速快門時觸發閃光,則軟片面只有幾條「縫隙」會被閃燈照射到,形成一條亮帶,沒法照亮整個畫面,所以使用閃光 燈必須將快門調至同步快門速度或以下的速度才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較老的相機多半在快門鈕上以X標記出閃燈同步速度,通常是1/60 (橫移距離較長,很少快過1/90秒的,一般是前簾觸發),新一點的機身若是用金屬快門則多半可以達1/125甚至更快(縱移距離較短,已些機種快達 1/250、1/500,以紅字標示,還有可選後簾觸發的)。不過相同的是,使用閃燈時必須設定在同步速度或者較慢的快門速度(如1/8、1/15、 1/30等)上,才可使畫面「全格」正常曝光。
有些新機種接受閃燈以任何快門速度來同步曝光(配合原廠指定閃燈或內建閃燈),速度可能高達1/4000甚至更快,這類相機在曝光過程中,會讓閃燈連續閃光多次,所以每個快門縫隙皆可正常曝光。至於RF或其他類相機若是使用鏡間快門的,則沒有同步速度的問題,任何速度都可以同步。
不論是橫移的布簾式快門或是縱移的金屬式快門,都是由前、後兩個簾幕構成的,當按下快門時,第一簾幕先移動,隨之第二簾幕才跟著移動,並與第一簾幕形成一固定距離的縫隙,此縫隙掃過底片而完成感光的動作,縫隙的寬窄決定了快門速度的時間長短。
在較低速快門時,第一簾幕瞬間移到盡頭時,第二簾幕還不會開始移動,此時會有一段時間軟片面會完全接受到光線的曝光,即快門完全的開啟,如同按B快門一 樣的「全開」狀態;在高速的快門時,就不會有快門「全開」的時刻,前、後兩簾幕會形成一個縫隙掃過軟片面,因為閃燈發光的時間很短(千分之幾秒或萬分之幾 秒、1/1000~1/40000),若在高速快門時觸發閃光,則軟片面只有幾條「縫隙」會被閃燈照射到,形成一條亮帶,沒法照亮整個畫面,所以使用閃光 燈必須將快門調至同步快門速度或以下的速度才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較老的相機多半在快門鈕上以X標記出閃燈同步速度,通常是1/60 (橫移距離較長,很少快過1/90秒的,一般是前簾觸發),新一點的機身若是用金屬快門則多半可以達1/125甚至更快(縱移距離較短,已些機種快達 1/250、1/500,以紅字標示,還有可選後簾觸發的)。不過相同的是,使用閃燈時必須設定在同步速度或者較慢的快門速度(如1/8、1/15、 1/30等)上,才可使畫面「全格」正常曝光。
有些新機種接受閃燈以任何快門速度來同步曝光(配合原廠指定閃燈或內建閃燈),速度可能高達1/4000甚至更快,這類相機在曝光過程中,會讓閃燈連續閃光多次,所以每個快門縫隙皆可正常曝光。至於RF或其他類相機若是使用鏡間快門的,則沒有同步速度的問題,任何速度都可以同步。